期貨人才如何獲得職業“幸福感”?
文/交廣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筆者在進行完“期貨行業分析師問卷調查”之后,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在剛剛步入發展快車道期貨公司里,近六成的期貨分析師幸福感、成就感“嚴重缺失”。 最近,筆者有好幾位期貨分析師朋友轉行了,一位某大型期貨公司農業部的經理轉入一家銀行機構就職,另一位中型期貨公司的女分析師跳槽到了一家中型的證券公司,還有一位分析師脫離了金融行業,轉做其他行業。
幾乎每一個筆者遇到的期貨公司人士都說,我們公司正在招人,研發、市場都需要。 筆者也了解到,期貨分析師在期貨行業內部的跳槽,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就頻繁發生。近京的一家外地期貨公司,先后就有一批研究不同品種的分析師離開,轉投北京幾家不同的期貨公司,學歷中也有博士級別。據稱,跳槽后,他們待遇有所提高,工作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不過,職業幸福感、成就感的“缺失”恐怕是單純的跳槽難以解決的,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國期貨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成長和發展空間巨大,但期貨市場的人才儲備和供給已經非常滯后。而目前已經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士的滿意度較低,一家供職于大型期貨公司的女分析師甚至稱,自己月薪2000多元,幾乎等同于“茍活”。
有報道顯示,目前持有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行業人才僅有30000人左右,而期貨行業總體人才缺口高達20萬上下。其注冊的期貨人員僅為證券從業人員數量的1/10,不及銀行從業人數的1/100;與美國近5萬多人的規模相比,更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期貨業研發人才嚴重流失的現狀,已成為各期貨公司心中難以言說的痛。
各期貨機構平均每年流失研發人員高達10名左右,且學歷較高、工作能力較強者居多。券商、基金、信托等機構相繼涉足股指期貨后。為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各機構都開出了較高的加碼,甚至委托獵頭公司代為尋覓期貨研發人才,而最舍得下本的要數財大氣粗的券商了。據記者了解,各機構開出的年薪一般在20-30萬元之間,優秀的人才則在50萬以上。一業內權威人士表示,薪酬較低、公司不夠重視研發是導致人才流失的兩大因素。
目前,期貨公司研發人員跳槽已是司空見慣,除流向券商、基金、現貨企業外,更多的則是流向其它行業。例如,某大型期貨公司由于內部調整需要,在短短一月之內,約20名分析師各奔前程,其中多數已離開期貨行業,轉向自己所喜愛的行業中去,這讓多數業內人士感到痛心,感嘆大批人才的流走,不僅是公司的損失,更是行業的損失。研發人員跳槽主要存在三種傾向:1、專注研究金融方向者向證券行業跳槽;2、研究農產品及能源化工方向者向現貨產業靠攏;3、研究基金屬及貴金屬者則更青睞于投資公司、信托行業及基金行業。
作為單純以經紀業務為主的期貨公司,已不能保證讓分析師“安居樂業”,而導致人才流失除了上述兩大因素之外,部分跳槽者還認為,相比較而言,期貨公司的平臺不夠寬廣,視野較為局限,轉投更為較大的行業,對于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并付諸實踐的。3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著名人力資源培訓專家譚小芳表示:(www.tanxiaofang.com)幸福指數的落腳點——人本:‘對于幸福指數,專家學者們都給出了自己的定義。總的看,其關鍵詞大都定格在追求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以人為本上。以人為本的直接解釋是以人為“根本”,就是要重視人的需要,在組織設計上以人為中心,以激勵員工為主,注重培養、開發員工的技能與智慧。
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統一,構成以人為本的完整內容。以人為本無疑是幸福的內涵和落腳點。如果讓員工自己羅列幸福公式,會有不同的內容,但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發展機會、文化氛圍這幾個元素是共同的,這反映出的是人們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理想愿景。
1.薪酬待遇滿意度與競爭力
幸福感的一個基本因素是員工獲得支撐生活的基本待遇,滿足更好發展的智力與體力投入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并獲得崗位付出的成就感。而薪酬待遇滿意度既取決于勞動者付出與獲得回報的正比關系,也緣于其薪酬福利水平在同行業的競爭力程度,而保證員工上述需求的實現,前提條件是企業要設置合理的薪酬體系,有正常的晉升制度,讓員工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享受滿意的薪酬待遇。
2.工作環境——軟件更重要
硬件條件并不是企業有多好的辦公樓,而是說要讓員工在安全設施健全、身心健康有保證的環境中工作;軟環境則是更為重要的部分,比如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習與發展機會等。
(1)人性化管理。在現代社會,我們強調更多的是制度,比如上下班打卡,這一制度最早見于外企。但據筆者了解,一些知名外企——最佳雇主企業,在管理人時更多地體現著人性化的趨向。HEAT公司是英國 “百佳雇主企業”之一,他們有一個口號:一邊讓員工快樂工作,一邊讓公司持續贏利。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是HEAT公司關注的重點。比如公司推行了工作分享制度、在家工作、減低工時、靈活工作制與錯開工時等一系列便利員工處理生活與工作關系的措施。女性員工是這些便利制度的主要受惠人,靈活的工作安排不但滿足了她們的需要,同時保證了她們的工作效率。
(2)環境“方程式”。“歐洲最佳雇主企業”大獎單位法拉利公司,不斷改進賽車工廠和跑車工廠的環境,特別是采用了一種名為“以人為本方程式”的新理念。這一理念的構想是把人放在中心位置考慮,圍繞著人來建造工廠的設施,借此創造一個出色的工作環境,提高員工的創造力與生活質量。
(3)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工作環境不僅是辦公室的明亮與風景,更重要的是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源于良好的溝通,特別是管理者與員工的溝通。現代企業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比如郵件、論壇、定期的座談會等。通過多種方式,領導了解了員工的需求,及時解決問題,上下級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配合協作更加順暢,企業的工作氛圍和諧愉快。
(4)學習與發展機會。有關調查表明,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更看重學習和發展機會,《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報告》披露了一組數字:希望在工作的同時繼續學習的人數,在青年科技人才中占72.6%,在山區青年中占77.5%,在外來務工青年中占93.5%……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各行各業員工的幸福公式也都有相似的元素——學習提升和發展的期待。授之以漁,得一生幸福。現在的員工都有這樣的遠見,企業更應當適時滿足這種需求,為員工提供不斷學習提升的機會,讓員工掌握永動發展的技能,獲得打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3.親情文化與健康關注
有記者到新浪去采訪,對新浪的上午茶羨慕得不得了。享受美食能顯著提升幸福感,這個心理學上已經得到證實的原理現在被運用到職場。幾年前,圖文并茂介紹Google中國辦公室免費美食的帖子就在各大網站廣泛流傳,每個職場人都傾慕Google員工“天下美食敞開吃”的幸福生活,Google也借此成為職場人最向往的工作地。
為員工供應工作茶點,為單身員工提供廉租宿舍,為加班的員工提供可口的宵夜,為員工建立按摩治療室、心理咨詢室,建立互助基金,允許員工帶子女上班、男員工帶薪休產假……企業創新、豐富、實踐著多彩而實在的企業文化與人本關注,這樣的關懷,自然讓員工更幸福、更愛工作。人們概括稱其為幸福生產力,我們的人力資源部門也應當關注這種幸福生產力的作用,“讓員工帶著輕松的身心投入工作,創意更多、效果更好。”
以人為本,員工們越快樂,工作效率就越高,“幸福生產力”能量無窮。期貨行業分析師平均從業年限在2—3年之間,而期貨公司給予研發人員薪酬較低,分品種而言,農產品及化工類分析師平均月薪僅為3000元—5000元不等,全年薪酬也不過6、7萬元(含年終獎及各項補貼);金屬品種則在4000元—6000元之間,全年薪酬也只是維持在7萬多元(含年終獎及各項補貼);而金融期貨方面則較高點,在6000元—8000元之間,但全年薪酬也不會超過10萬元(含年終獎及各項補貼)。
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期貨公司任何崗位都缺乏人才。尤其是研發、營銷、管理類人才缺口較大,精攻某一專業的高層次人才更是嚴重匱乏。通過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的考生被各個公司不加挑選地“照單全收”。幾乎每一個筆者遇到的期貨公司人士也都說,我們公司正在招人,研發、市場都需要。問題是,期貨公司里研究經濟、股指的人并不缺,缺的是能把研究和具體對客戶交易指導結合起來的人,缺的是真正明白客戶需求的人,這樣的話,對有實踐經驗的人的需求就凸顯出來。
筆者也了解到,期貨分析師在期貨行業內部的跳槽,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就頻繁發生。近京的一家外地期貨公司,先后就有一批研究不同品種的分析師離開,轉投北京幾家不同的期貨公司,學歷中也有博士級別。據稱,跳槽后,他們待遇有所提高,工作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不過,職業幸福感、成就感的“缺失”恐怕是單純的跳槽難以解決的,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著名人力資源培訓專家譚小芳老師研究(預定人力資源培訓熱線:13938256450)目前我國期貨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成長和發展空間巨大,但期貨市場的人才儲備和供給已經非常滯后。而目前已經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士的滿意度較低,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對于目前薪酬的不滿意成為主要的意見。
多數分析師表示了“不滿意”,甚至在對行業發展“比較滿意”之后,也要加上“薪酬較低”的補充意見。而工作強度大,成就感缺失,公司的研發團隊無法與其他部門很好的配合互動,自身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實現,也是分析師“不滿意”的重要原因。對于行業發展方面,更多的分析師雖然也有眾多的“不滿意”,但對其未來的發展并不懷疑,但大多都持“期待”或“觀望”的態度。
一方面缺乏人才,一方面現有的人才又對行業滿意度不高。期貨業面臨的就是這樣“糾結”的狀況。筆者認為,期貨公司股東及高層應對此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時間一長,本來已經磨練出成績和經驗的分析師就要轉投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