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沖突”來臨時,其實是對管理者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一場嚴峻的考驗。
首先是洞察能力,很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洞察力,看到企業內部是一幅太平景象,就認為沒有沖突。而看出來沖突端倪的管理者,有的又只能看到表象,無法探求沖突深層次的起因,同樣是無用功。
其次,考驗管理者的心態。其實,沖突的發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沖突來臨時管理者束手無策的行為表現,要么逃避,要么退縮,要么面對,真正在沖突來臨的時候能夠臨危不懼的管理者還是很少。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沖突可以引起大災難,對于企業,這將會是巨大的隱患。那么一旦有沖突出現,管理者的心態就很重要了。有的管理者看到沖突爆發就很憂慮,頗有“杞人憂天”的趨勢,把感冒當成了癌癥,把漲潮當成了海嘯,有的管理者在關鍵時刻管理者猶豫不決,各方面素質就迅速下降,管理者其他的能力就會減弱,這簡直就成了惡性循環。還有的管理者呢,過于樂觀,覺得沖突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憂患意識,如果突然又大的沖突爆發,企業的命運依然堪憂。
然而,能否妥善的解決“沖突“考驗的確實對管理者實打實的能力。
管理者,毫無疑問,應當直面沖突,因為:“管理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解決在企業中出現的新問題”。魯迅先生有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管理者應當把魯迅先生的這句名言反復思索體會,把這種無畏的精神用到企業管理之中,其實就是真的有魄力的管理者的行為,有能力的管理者的心態,敢于直面企業的困境,敢于正視組織的沖突。選擇直面沖突之后,管理者就應當明白,此時員工的目光都將集中在自己身上,像戰場上的將軍一樣,喊出了沖鋒的口號,士兵就不會有退縮的。顯然,管理者不能把這個選擇僅僅當做一句空話,而是要實際地做出榜樣,調動起員工的士氣。
第一,管理者要讓員工明白,自己是在積極地化解沖突。這也是對沖突之外的員工的“定心丸”。沖突之外的員工是局外人,但肯定不是看戲的人,沖突是否能被化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他們接下來的工作環境、效率和壓力。讓這些員工不至于由于沖突而分心,能夠保證即使企業有沖突爆發,企業仍然能夠正常運轉,將沖突巧妙的化解。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讓沖突雙方感覺到,管理者確實是在為化解沖突而努力。沒有人會故意去引發沖突,爆發之后,也希望管理者能偶站出來,為他們解決這一麻煩。把沖突雙方引到一個真誠化解沖突的軌道上來。
第二,管理者要化解沖突的方法。魄力不是個空架子,將領也不是個虛名頭,管理者要真的具備化解沖突的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是在沖突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管理者要多學習先進的沖突處理方法,在理論上武裝自己,然后應該大量了解國內外相關案例,對沖突的類型和過程有個較為清晰的理解,這樣在沖突爆發的時候,才能夠對癥下藥,為不同的沖突制定不同的化解方法,使得沖突管理做到高效和有效。在這里蔣巍巍有9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1、 妥協法
2、 平滑法
3、 強迫法
4、 感動法
5、 共識法
6、 轉移法
7、 鞠躬法
8、 延時法
9、 矛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