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很多餐飲策劃時候都會選擇去香港上市,比如我們都非常上熟悉的周黑鴨、味千拉面、小南國等等都是在港上市企業,可是據調查這些企業這幾年的財報披露應收并不是很理想,他們的餐飲品牌策劃發生了什么問題呢?
首先味千拉面,餐飲策劃新品研發方面,在麥肯千變萬化的新品面前,味千拉面的菜單一年一換,新品數量少得可憐。對如今的連鎖快餐而言,固守標準化已行不通,“標準化+個性化”才是王道,在標準化的基礎上,要結合區域特色,不斷推陳出新。
空間升級方面,其裝修環境這么多年來幾乎沒怎么變,與同類快餐相比顯得破舊,沒新意。2010年、2015年,味千兩次提出5年千店計劃,然而,從15年、16年、17年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味千業績連續三年都在下滑,門店也出現負增長,離千店計劃更是漸行漸遠。
還有周黑鴨也是,趁著小龍蝦市場的火爆,5月5日,周黑鴨餐飲策劃推出小龍蝦新產品——聚一蝦。這一舉動當時也獲得了市場認可,其股價在5月火了一把。然而,僅三個月后,周黑鴨的線上渠道已經找不到小龍蝦的身影。
周黑鴨管理層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公司生產線不具備規模生產,公司正在建設小龍蝦的生產線和供應鏈。確實,目前良莠不齊的小龍蝦市場急需規范管理,周黑鴨想要在這個上千億的大市場里成功淘金并不容易。
08年金融危機后,資本開始追捧經營穩定的餐飲行業。而今看來,無論是上市的,還是沒上市的,除了幾家尚好外,基本上是一地雞毛。
肯德基和麥當勞都要從中國“跑路”了,中國本土還沒有成長出一家可以與其規模相當的餐飲企業。這是哪里出BUG了?
這就是餐飲的痛點,主要有三個:時效、坪效、以及標準化。先說時效。餐飲的需求在午晚同一時間段集中爆發,但商家的供給是跟不上這爆發的需求的,只能眼巴巴看著客戶走掉。
人養多了,相當一個時間段里沒事做。人養少了,需求集中爆發時產能跟不上。而租金呢,是全天全月付的。與麥當勞肯德基這種帶點休閑意味的餐飲相比,中式餐飲餐飲策劃顯然這個BUG更嚴重,尤其是那種定位中高端的餐飲。
再說坪效,以最小的面積實現最大額的營收,這當然是每個店面的追求。翻臺率是坪效關鍵,但與用餐體驗天然沖突,并且再怎么做好翻臺率,一個店面輻射的面積以及店面面積,決定了營收是有上限的。
所以餐飲實現同店增長是相當不容易的,呷哺呷哺16年餐飲策劃實現了3%的同店增長,很不錯了,而唐宮居然實現了9%,幾乎是逆天了。
所以對這些企業來說,能夠餐飲策劃到上市的餐企無一不是行業的大企業,但是這些餐企發展的時間久了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卻不懂得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行餐飲策劃調整改變,導致現在的消費者并不買賬,所以這些企業的利潤都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