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話說到學生心里
編者按: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交流中最常用的手段是談話。很多教師發現,當學生犯錯誤后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自己那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誨往往收效甚微,或者說根本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怎么樣才能把話說到學生心里,讓自己的教育更有效呢?這是很多教師迫切需要尋求答案的問題。本期編發的《如何把話說到學生心里》一文,就是想為教師們提供一些幫助,讓師生溝通變得更和諧有效,讓教育變得更順暢自然。
如何把話說到學生心里
全國養成教育實驗基地 唐曾磊
很多教師發現,和學生的溝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文清是一位高三女教師,她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很好。可是,她告訴我:“唐曾磊老師,我覺得和學生的溝通很困難。”我問她:“怎么困難?”她說:“我常常感覺自己在說廢話,說了一大堆,沒有一點效果。就說前幾天吧,眼看就要高考了,學習那么緊張,班里竟然還有學生逃課出去上網!我很生氣,把他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一頓,然后問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但無論我怎么問,他都一聲不吭。他的嘴就像上了一把無形的鎖,我怎么都沒有辦法撬開,簡直要把人急死!這種情況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說:“言為心聲。鎖不在嘴上,而在心里。”
她說:“真想找把錘子把鎖砸了!”
我問:“你平時開鎖用什么?”
她說:“鑰匙啊!”
我笑了笑。
她似有所悟,問:“難道學生的心鎖,也有鑰匙可以打開嗎?”
每一顆心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個世界都有一扇門,只會放自己信任和認可的人進來。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為什么苦口婆心,得到的卻是學生把心靈“閉門上鎖”、將自己“拒之門外”的結果?如何打開學生的心鎖,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引導他們成長?這是很多教師困惑的問題。
小人理論:破解學生心靈“上鎖”的秘密
我問文清老師:“你和學生平時的溝通困難嗎?”
她想了想,說:“平時的溝通還可以。但是,在學生犯錯誤時,我批評過他們后,他們往往保持沉默。”
學生保持沉默有兩種可能:一是不愿意對老師說真心話;二是明知道說了也沒用,干脆不說。顯然,文清老師不清楚她的一番批評在學生的心里引起了什么樣的反應。為了幫助她看清溝通失敗的原因,我向她簡單介紹了一下小人理論。
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小人自我,在與別人溝通時往往不自覺地會認為“我的觀點是最正確、最合理、最高明、最客觀的”。小人自我以“我”為主體來感受這個世界,認為“我”的評判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小人自我的第一個特點是自以為是:“我覺得我的看法就是正確的,就是對的,就是好的,就是最客觀的。”一個人的自以為是程度,是由他的智慧水平決定的。越是智慧水平高的人,越不會自以為是;越是智慧水平低的人,越容易自以為是。小人自我的第二個特點是喜歡肯定,討厭否定。一般來說,“誰肯定我,我就喜歡誰;誰否定我,我就討厭誰”。男人喜歡肯定,所以士為知己者死;女人喜歡肯定,所以女為悅己者容。老師批評學生,就是在否定學生,學生當然會覺得很討厭,會從心理上反感和對抗老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選擇了沉默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反感和對抗。
我問文清老師:“當別人說你這不對那不好時,你是不是很討厭他,懶得理他?”
她點點頭:“是的。”然后若有所思地說,“噢,難怪我們一批評學生他們就不高興了。但我們指出學生的錯誤,都是為他們好啊!我們當老師的,難道不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嗎?”
我說:“嚴格要求強調的是孩子對規則的遵從,比如要求孩子遵守校規校紀,不能逃課去上網,這當然是應該的,是老師責任心的體現。但是,嚴格要求孩子并不意味著嚴厲批評孩子。你可以想一想,當你批評孩子的時候,是真心地愛護他、為他好,還是心里覺得他這樣做很討厭?如果學生感覺到你是真心對他好的,你嚴格要求他,他不但不會討厭你,還會很感激你。孩子非常敏感,一看就知道你心里到底是愛護他還是反感他。如果你心里反感他,即使你和他溝通時非常注意,你內心對孩子的這種反感也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否定和排斥。這個時候無論你說什么,孩子都會覺得很討厭,根本不愿意聽。”
溝通要訣:覺知自己的“小人”,包容學生的“小人”
文清老師話鋒一轉,說:“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老師寫的文章,感覺特別符合我的心境。”
看來我剛才的話觸動了她,她可能已經隱隱發現自己在批評孩子時的確是很反感他們(或者他們的某些行為)的,但她又不愿意承認這一點。于是,她開始轉移話題。
我問:“那篇文章怎么說的?”
她拿出手機上網搜索那篇文章,找到后讀給我聽。
“作為班主任,我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我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上帝送給我的一份禮物,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存在價值和光明的未來。因此,我致力于民主管理,精心策劃班級活動,時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作為班主任我不算成功,但我一直在成長。我可以驕傲地說,我無愧于自己的職責。可是,我又得到了什么呢?我的民主式管理被有些同學視為兒戲。他們為所欲為,目無尊長,囂張得很。更有甚者,總是忽視我的存在,懷疑我的智商水平,經常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檢測一下。高三本應該是師生共同配合,爭分奪秒,努力提高成績的時候,但有些學生心還是游離于學習之外,到處惹是生非……”
我說:“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位老師的小人自我。他整篇文章都在說一句話——‘我很好而學生不好’。你看他一開始說‘每一位學生都是上帝送給我的一份禮物……’,這些話都是在說‘我是一個多么偉大、多么富有愛心的老師’。實際上,他的教學管理和班級管理都是失敗的。‘小人心’喜歡肯定、討厭否定。他從學生這里得不到想要的肯定,所以才會自以為是地渲染自己如何如何好。你也是老師,你會認為班里每個孩子都是上帝送給你的一份禮物嗎?”
她說:“我認為女兒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這么說學生,我感覺有點夸張。”
我說:“這位老師的話是假的。他為什么要造這個假?因為他要特別強調自己是有愛心的,這就是他的自以為是,是他‘小人心’的一個明顯表現。其實,如果他真的像他自己說得那么好,他又怎么會把孩子們說得那么討厭?他后面把全班學生都否定了,說同學們‘為所欲為,目無尊長,囂張得很’等。他是在說,他是深謀遠慮、對學生認真負責的,而學生是無法無天、不知好歹的。你注意,當他特別自以為是、‘小人心’特別強的時候,他跟學生的關系就會非常差,師生之間基本在鬧對立。這樣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她說:“這就有悖于我們的教育初衷了。作為教師,我們都希望和學生和諧溝通,順利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我們怎么做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呢?”
我說:“了解到小人理論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覺知自己的‘小人’,包容對方的‘小人’。 當教師反思自己而不是揪學生的錯時,他就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了。比如,學生覺得我的民主管理不好,是不是我確實做得不好?怎么才能讓他們覺得好?學生認為我軟弱,是不是我在某些時刻確實表現得很軟弱?怎么才能讓他們看到我堅強的一面?學生感覺我無能,是因為哪些事情我沒有處理好?我以后怎么做才能讓學生認可我的能力?要通過自己的改變贏得學生的認可,而不是要求學生認可自己。”
她試探著問:“唐老師,你說的小人自我,我也有嗎?”
我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每個人都有小人自我,你當然也不例外。你看了這位老師的文章,認為他說出了你的心聲,這就是作為老師的‘小人心’——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是目光遠大的,是為孩子好的;而孩子們是不懂事的,是目光短淺的,甚至是討厭的。這是典型的自以為是。
根據小人理論,當一個人否定我們時,我們會很討厭他。昨天我和一個高二學生聊天,他告訴我,他的語文老師,因為同學們都不愛聽他的課而在班里大發牢騷,甚至說:‘你們班的個別同學,將來肯定會為了兩塊錢就去拿刀殺人的!’說這種不理智的話,就是老師的小人自我被學生否定、特別生氣時采取的一種激烈對抗方式。像你開始說的,學生逃課上網,你批評他就是對他最直接的否定,學生內心會很反感你,但又不敢表達,他只好用沉默來對抗。當老師的話語引起學生內心的強烈反感時,他就有可能和老師發生言語甚至肢體沖突。
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學生,在交流中不要一上來就否定他們。比如,你班的那個學生做出逃課上網的選擇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但你不知道為什么。如果知道為什么,你說話就能說到他心里去了。我們和學生溝通的目的是教育引導他,讓他聽我們的,干嗎要惹他討厭我們、對抗我們呢?我們要說有用的話,而不是有道理的話。這句話你可以慢慢去悟。”
接納:打開學生心鎖的金鑰匙
對于教師來說,接納學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大家的腦子里有各種規則、觀念,會本能地給學生的各種行為“貼標簽”,比如遲到、逃課、成績差、撒謊是不好的。教師常常會在學生表現好的時候喜歡他們,在學生表現不好的時候討厭他們。事實上,學生表現不好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教師幫助的時候,但這時教師偏偏不接納、不喜歡他們了,所以,教師往往幫不到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
文清老師說:“我感覺接納學生的遲到、成績差、撒謊還相對容易,但有些行為確實很難接納。”
她給我講了幾年前的一件事。當時她在初中教學,當班主任。班里有一個男生叫小奇,父母離異,跟著父親生活,家庭貧困。小奇穿的衣服又破又臟,渾身散發著長期不洗澡的臭味兒,成績又特別差,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玩。她很可憐這個孩子,帶他到街上洗澡,給他買新衣服。當小奇穿上干干凈凈的衣服出現在班里時,同學們都覺得他像變了一個人。
在她的關心下,小奇的學習成績很快有了明顯的進步,同學們也都開始和他玩了。小奇的變化讓她感覺很欣慰。可是,有一天,她正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一位女教師怒氣沖沖地把小奇揪到她面前,告訴她:“小奇爬到女廁所墻頭上往里面偷看!”她一聽,都要氣瘋了,怒斥小奇:“虧我一直對你這么好!你怎么能干出這么下流的事來!”氣極之下,她照小奇臉上就是一耳光!
在大家的觀念中,男生爬墻頭偷看女廁所確實是下流無恥的事情,而且小奇做出這種事來,也太對不起一直關心愛護他的老師了,所以文清老師當時的激烈反應合情合理。我聽她繼續講下去,事情后來的發展出人意料。
原來小奇是被冤枉了!后來有幾個男生告訴文清老師,當時在上體育課,小奇和他們一起踢足球,不小心把足球踢到了女廁所里。他們認為上課時間女廁所里沒人,就讓小奇翻墻過去撿足球。沒想到,恰好那位女教師在廁所里……
聽完這個故事,我對文清老師說:“事實證明,小奇是被冤枉了。退一步說,如果他沒有被冤枉,爬墻頭就是為了往女廁所里偷看,對一個小孩子,我們就不能接納他了嗎?”
她吃驚地看著我,說:“我們所有老師都會認為這種行為太過分、太下流了!一個男生怎么能干這種見不得人的事呢?唐老師,你竟然認為這沒什么?”
我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對異性的好奇心,這很正常。就算他真的往女廁所里偷看,我們也一樣可以滿懷愛心地接納他,私下里批評教育他,而不是張揚此事,羞辱甚至打罵他。他只是一個孩子,不是強奸犯。你可能是把一個孩子出于好奇心的不當行為當成強奸一樣的犯罪行為來痛恨了。學生來學校是為了受教育,我們當老師的,不就是承擔著引導他們、教育他們的責任嗎?我們可以悄悄地告訴小奇,對異性有好奇心是正常的,但要通過正當的渠道來了解,比如學習生理衛生,讀相關的科普書等。甚至老師都可以買一本適合青春期孩子讀的介紹兩性知識的科普書送給他。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在犯錯誤時明白自己只要改正,還可以做好孩子。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道德敗壞’的標簽,那有可能真的會讓孩子變壞。”
她點點頭:“唐老師,我知道孩子們為什么那么喜歡你了。”
我說:“當我們的心對孩子完全接納時,孩子會發現,他不需要努力變成一個什么樣子才能贏得我們的認可,他可以很坦然、很自在、很安心地待在我們身邊。他會很喜歡和我們在一起,很愿意把他的心里話告訴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做錯事時是怎么想的,他的問題出在哪里,從而給他提供有效的幫助,引導他很開心、很幸福地成長。”
她說:“我明白了,接納就是打開孩子心鎖的金鑰匙。”
接納是教育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接納只是和諧溝通三大步驟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理解、建議。打開心鎖,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我們才可以送去春風,送去陽光雨露,在那個世界孕育美麗,孕育智慧,讓孩子的生命在我們的引導下走向圓滿。
(作者博客網址:https://tangzenglei.qzone.qq.com)
平等教育(微信號:pingdeng-edu)——教育之道就是安心之道!平等教育致力于幫學生打消浮躁,培養認真能力,快速找到學生臨界點,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解決親子溝通及夫妻關系中的矛盾,建立和諧家庭環境,提高您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