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然和醫學哲理的百歲老人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馬駿(本報記者)2008-09-25]
9月中旬,記者隨同“中醫中藥中國行”采訪團剛到甘肅,就聽說這里有位101歲的長壽老中醫,是位傳奇人物。他自創的一套功法,不但可以益壽延年,還給當地人治愈了不少疾病。就在記者到來的前一天,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還專程去看望了他。
這位百歲老人正是甘肅省名中醫、甘肅中醫學院李少波教授。他創立的“真氣運行法”,有人說每日練習可以治好乙肝、腎炎等慢性病;更有人說,《黃帝內經素問》中失傳千年的第七卷,講的很可能就是這套養生修真的內容,記者因而更加想見李老。幸運的是,在蘭州逗留的短短半天時間里,記者最終成行,到老人家中一訪究竟。
由病而醫,由醫悟道
匆忙下車,快速敲門,大步踏進房間,滿屋陽光從客廳南側的落地飄窗傾瀉而來,大片繁茂綠色在窗外簇擁。窗前的一把竹藤椅上,穩穩端坐著一位老人,白發如雪,赤色臉膛,正笑意盈盈地看過來,一瞬間,塵埃盡去,一路的勞累好像被某種穩定的氣息化解,時光似乎凝固在這個午后。
李老語聲朗朗,身著絳紫色的真絲唐裝,說話間不時抬起的手背膚色紅潤,富有彈性。他和記者從自創真氣運行學的艱難經歷談起。雖百歲而精神矍鑠的他,原來幼年時卻體質很弱,患有矽肺和肺結核等。為了治病,以醫為業的祖父向他傳授了吐納導引之術,贈閱《黃帝內經》、《勿藥元詮》等醫書。之后,年少的李少波一個人住進了樹林,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讀書吹簫,研究武術,動靜行修,過了半年,頑癥治愈,體質也強壯了。從此,他越發喜歡練功保健,立志走一條探索祛病養生的道路。
日復一日,十年來邊實踐、邊探索,李少波健壯了體魄,開悟了智慧,他由病而醫,由醫悟道。1936年,毅然離開河北故鄉,西去川陜秦隴尋道,游訪名山大川,尋訪賢哲名流,先后在華山、終南山、崆峒山、龍門洞等問道,得老子養生秘訣、華山陳摶老祖睡功“五龍蟄法”和黃石公《素書》等醫道至理,受益不少。他進一步認識到醫道同源,《黃帝內經》的天人一體整體觀、《易經》無極生有極的宇宙觀、《道德經》的自然觀等成為他濟世活人的指導思想。1943年,他考取了中醫師證書,由醫己變為醫人,兼學中西醫,先后在陜南、甘南藏區、蘭州、北京等地行醫。
推廣“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
多年行醫實踐中,為了提高療效,除了門診治病、推廣針灸以外,李少波常給一些慢性病患者傳授自己的修煉方法、調息要領等,1962年在甘肅省中醫院工作期間,李少波將此法定名為“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是根據《黃帝內經》積精全神、全真導氣理論命名的吐納導引功法,以靜功為主,動功為輔,靜功即真氣運行五步功法,動功是以“漫步周天”為核心的五套功法。
“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不是氣功!”李老最聽不得“氣功”二個字,“氣功在醫學上是站不住腳的。我說的‘真氣’就是指生命能量,真氣足則人體生機旺盛,真氣衰則疾病叢生。病人自己練習這套功法,可以加強真氣在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間有秩序地循行,由衰返壯,祛疾防病。”
1979年,《真氣運行法》正式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數次改版重印,上世紀80年代,真氣運行法得到較大規模推廣,國內20多個省市建立了各級研究組織,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實踐和驗證,相關科研課題還獲得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二等獎。1992年成立了以李少波命名的真氣運行研究所后,更是以培訓班的形式向全國推廣,“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有病少吃藥,無藥而醫”。
談及長壽心得,李老笑著說,“《黃帝內經》說的就都是養生秘訣啊。不妄勞作,飲食有節,違反生理規律的事堅決不能做。”李老一生遠離煙、酒、茶。“茶不是身體必需的,還是喝白開水痛快。”
執醫五十余年,李老一直在鉆研醫、道、儒、釋,追求自然和醫學的最高哲理。他說,“醫生如果只等待病人就醫,所起的作用有限。古人提倡的治未病,正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數十年來我用自救的方法救治眾人,就是希望人們遠疾謝醫,如果同時對中醫理論能有一點發揮,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采訪手記
從少年到白首,李少波幾乎傾其全部的心血和時間做一件事——探索人體生命的醫道真諦。為寫成《真氣運行學》一書,他斟酌了半個世紀。從十幾歲開始,他就確立了動靜修身祛病的人生方向,矢志不移,老有所成。“醫道貴乎專”這句話,在李老身上得到很好的詮釋。
如果每一位中醫人,在治學過程中都沒有退縮和遲疑,早日定向,一路前行,最終將各個方向獲得的小成果匯成大海,中醫學的全面繁榮昌盛將指日可待。
為醫者除了能治病,還需懂養生、會養生、傳養生,這是李老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如李老所說,“醫生等待病人就醫,所起的作用有限。”養生實為防病,如果醫生能多告訴人們不生病、少生病的辦法,才更符合濟世活人的醫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