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全世界的生產基地在中國,世界性大公司都在中國開工廠,把他們的技術、管理、資金投放到這里,更多的人可以從中發現機會、創造機會,可以通過創業改變自己的命運。
還有一些人以為應該在某個地方尋求穩定。這可能是我們父母輩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所得到的結論,并不應該是我們的生活理想和生活目標。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么多的機會,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自己的價值,以雄厚的物質基礎來支持和諧社會的創建。
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太多選擇工作的機會,太多可以創業的機會,太多可以發展的機會,有太多的信息可以利用,有太多的人愿意幫助我們成功,而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擁有積極的心態。美國人喜歡將老鷹標本或雕刻放在辦公室,為什么呢?他們認為老鷹飛得高、看得遠,勇往直前。
曾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只小鷹出世后就離開了媽媽,在農場里被主人當做小雞撫養,于是這只小鷹就像其他小雞一樣低下頭在地上啄米吃。一天,一個獵人經過這個農場,一眼就發現了它是鷹。他把這只小鷹帶到山上,訓練它飛翔。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這只小鷹的潛能終于被激發出來,離開獵人的手指,振翅高飛。
我們要相信自己生下來就是老鷹,只是在小雞的環境中生活了太久,現在是我們激發自己潛能的時候了。我們應該放開眼光,重新審視自己:這輩子到底為什么而存在,是庸庸碌碌過一生,還是集合更多的資源來創業,幫助更多的人?
讓我們暗示自己,說我們可以。公開承諾,告訴大眾我們愿意這樣做。兩位成功的企業家,一個是甲骨文的CEO Larry Ellison,一個是宏基總裁施振榮,他們不斷向公眾宣布我要做什么,當他提出這些時,大眾會來監督他們,督促他們實施。企業家應該通過公開承諾,強迫自己去做更好的事;我們每個人月要宣布自己要做更好的事,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
付諸行動,永懷信心。讓我們行動起來,讓自己充滿希望,也鼓勵別人,互相促進,更好地發展。凡事漠不關心的人,不會有奇跡發生,只有善于發現,善于把握機遇的人,才會真正走向成功。 我們需要在身邊、在社會普及這種積極心態。我們不是在溫水中等待死亡的魚,要在意識上要求自己積極上進;不是只看到蚯蚓沒有看到其他同類的魚,要態度積極、幫助他人;不是養在魚缸每天等著飼料的魚,要行動起來,告訴我們的同事、下屬和朋友,讓每個人重新感覺當今這個充滿活力的經濟體,讓每個人都來創立自己的事業。
成功屬于主動積極的人,從現在開始,改變態度,把“那種不關心我的事”改成“我能夠幫助你做什么嗎?”每天走進公司時,對每個遇到的人微笑,問他們:我能幫助你什么嗎?這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維持消極被動的情緒,將永遠都是失敗者。
培養積極思維的原則。首先讓你的言行像你希望成為的那個人。構思你將來的樣子,你成功達到你的目標、成為你所希望成為的人物時的樣子,去模擬那時的自己,充滿微笑、自信和快樂,感染別人。
然后心懷積極、必勝的想法,積極做事,充分利用每一天、每個小時、每分鐘,用美好的感覺、用你的信心與目標告訴自己,成功離你并不遙遠。想象你就是冬天的太陽,給別人熱情和溫暖。
我們在創造個人價值的同時,也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每個人都不是孤立于社會的個體,都需要在社會中互相扶持、互相幫助,讓大家都創造價值。
單獨一支煙綻放,不足以展現它的美麗,一連串煙花先后不斷綻放,才能夠創造璀璨的輝煌,天空才會絢麗多彩。因此,個人價值實現的最高點應該是分享,幫助其他人創造自己價值。
因此,企業老板們也要打開心胸,接受下屬也變成老板,教導他們、鼓勵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給他們在企業內創業的機會,如此一來,他們在實現自己理想的同時,也是在幫助企業發展得更快更強。即使無法聯合在一起,也要鼓勵他們出去創業,讓更多的人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當所有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社會的價值就得到了提高,最終形成一個和諧社會。
以人為本,企業會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樣只有以人為本,從人的心態上、行為上改變,和諧社會的目標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