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管理,是否可以概括為10個字:思路、用人、改革、管理、落實。企業要有明晰的發展思路,要把合適的人選到合適的崗位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與時俱進,持續改革創新,而所有這一切要轉化成維持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生產力,關鍵在于落實。落實的效率和質量關鍵取決于企業的執行力。
有的公司對部門、崗位的責權利缺乏明晰的界定,對能夠掌握和行使權力的工作常常爭搶激烈,以致造成政出多門,多頭領導;對需要承擔責任的工作卻往往相互推諉,缺乏協調。有的公司獎罰措施和制約機制不健全,或者即使有也是形同虛設,隔靴搔癢,使得忠實履行職責,績效顯著的執行者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獎勵;善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喜歡做表面文章的執行者卻又沒有受到有效的監督制約,甚至他們還得到了額外的好處;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靠一張報紙一杯茶打發日子的“悠閑之士”,工資照領,獎金照拿。如果是這樣做下去,久而久之,誰還會有動力去全心全意地履行職責,落實工作?顯而易見,平庸模糊的激勵和制約機制將嚴重削弱執行的動力。
執行力對于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好的執行力必須有高素質的執行者隊伍。費拉爾.凱普在《沒有任何借口》一書中寫道:“要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就必須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如果沒有完美的執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創造力也可能沒有什么好的成績”。“沒有任何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執行力在企業管理發展中的定位,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外在和內在兩種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企業發展的環境因素 ,如政策、法規、資源,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內在因素,主要表現在企業管理的執行力上。
首先,從執行力的含義看,指的是一種實施能力。這種質的規定性,賦予了執行力兩個內容,一是思想方面,即所謂德,表現為精神風貌;二是能力方面,即所謂才,表現為創造力。這兩個內容,決定了執行力的差別性,而表現在思想和能力上的差別,反映了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效能,并由此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前景。
其次,從執行力的實踐角度看,企業發展目標最終要靠企業主體的實踐活動來完成,即通過員工的執行能力把企業發展藍圖變成現實。也就是說,執行力是把企業規劃變為客觀現實的重要載體。
第三,從執行力的作用看,主要表現在:執行力是企業員工素質的綜合反映。執行力,說到底是由人的因素決定的。就是說,是由人的精神狀態、知識水平、專業技能、實踐經驗以及協調能力等諸要素構成的。這些構成要素的質量,決定了執行力的強弱。因此,一個執行力強的企業,必然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具有高素質員工隊伍的企業,必定是充滿希望的企業。
執行力是企業精神的重要體現。企業精神體現了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它由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凝煉而成。而這種過程也正是企業把執行力不斷地付諸于實踐的過程。可以說,企業精神源于通過執行力的實踐活動,又反過來對執行力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凡是成功或大有作為的企業,其執行力中必然閃爍著蓬勃向上的企業精神。這種企業精神一旦注入到執行力中,必定會以其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一個意志統一,步調一致,上下聯動的團隊,從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量。
執行力是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企業發展要靠全體員工的努力來實現,要靠企業的整體合力--企業執行力來保證。因此,無論從企業的領導班子到職能部門,還是從管理層面到員工隊伍,其精神狀態及工作能力都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整體利益,并對其產生一定的以至于重大的影響。如果是一個執行力強的企業,無論是領導者、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都會站在全局利益的高度,對每項工作都表現出一種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堅定不移的服從意識和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自覺自發、全力以赴地為實現既定目標進行不懈的努力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