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如此密集救市為哪般
在房地產去行政化的調控總思路下,2015年來我們看到的卻是救市力度陡增。如此密集救市為哪般?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不難揣見背后的端倪:
其一,宏觀經濟壓力。2015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降到7.0%,為6年來新低。宏觀經濟處于觸底階段。在全球經濟短期內難有根本性好轉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集體失速。而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三期疊加”(經濟增速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這進一步加大了政府“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宏觀經濟目標調控的難度。而實體經濟不振和“空心化”,加劇了整個經濟基本面面臨滯漲的危險。在這樣的嚴峻形勢面前,房地產再一次走上前臺扮演拯救GDP的角色,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畢竟,激活房地產市場,能帶動幾十個行業發展,并能短期內使經濟增速提高約1.5個百分點。
其二,挽救房地產,避免樓市泡沫破滅。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了十多年。這匹快馬已經變成了飽受詬貶的“野馬”和“烈馬”。房地產在長期過快發展中積累了很多問題、泡沫和風險。簡單歸納就有:粗放的行業發展模式,房價過高造成“全民房奴”,透支市場需求,樓市泡沫隱憂(房價背離價值,空置率高,三四線城市“鬼城”頻出),等等。
單就樓市泡沫風險而言,國內、國際機構和專家的警告聲就從沒停歇過。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在IMF2015春季年會期間表示“目前中國樓市的首要問題是空置率太高,空置面積達10億平方米”。隨后,IMF駐中國代表在4月28日的研究報告中再度提及,“中國住房供應過剩遍及全國,在較小城市和中國東北部尤其明顯。”耐人尋味的是,這可是官方的新華社作過報道的。而西南財經大學2014年年中發布的一份關于城鎮住房空置率的調研報告提出,2013年我國城鎮住宅整體空置率達22.4%。據此估算,全國城鎮空置房為4898萬套以上。我國的住房空置率已遠高于美、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而到2014年12月底,6.4億平方米的待售存量房讓行業壓得喘不過氣來,部分三四線更是岌岌可危。始自2014年9月30日出臺“央四條”的幾輪救市,半年來,使基數龐大的存量房有一定的去化,但效果一直不佳。在前述的宏觀經濟進一步下探壓力下,所以這才有今年以來力度空前的救市大戲。政府的目的顯然是希望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一方面為宏觀經濟“穩增長”,另一方面拉房地產出泥潭,防止房地產泡沫破滅。
(未完待續)
(本文是應住建部中房協《城市開發》雜志社的邀請撰寫的。載《城市開發》2015年第5期)
【作者簡介】涂山青,資深房地產策劃人/培訓專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總裁班教練,住建部《城市開發》雜志特邀撰稿人,中國房地產培訓協會高級顧問,中國房地產業培訓中心專家團成員,全國高企委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NCZY)特聘專家。全球500強華人講師,總裁網金牌講師,2010中國品牌講師。中國房地產培訓網、中國房地產人才網、中國管理培訓網、中國培訓網、中國營銷咨詢網、廣東培訓網、聚成機構等多家機構高級顧問∕培訓專家。Tel:15501144505,13627106979;QQ:2437587185;E-mail:realet_tsq@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