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總是看到微博的推廣信息,但還真沒有搞懂它的意義(除了簡潔、方便之外)。看了潘石屹在上海、浙江給大學生講演的開場白再次提到微博,于是決定正式開通我在新浪的微博。
技術的進步不斷提供給我們更新的溝通方式。將近20年前家里要安裝電話,還需要特別申請,一般人家里很難獲得這樣的待遇。那時我安裝電話還是因為在中學做老師,享受了老師的待遇,拿著教師證才辦下手續,然后花了一兩千元的安裝費、初裝費等等才搞定。過了幾年,大街上、公車上每個人腰里都別著一個小黑匣子,只要一聽到嘟嘟聲,所有人都掀衣襟,這成了一個時髦動作,別人都掀你不掀,你還覺得不好意思。再過幾年到了96、97年前后,很多人抱著一塊黑乎乎的家伙或站或蹲在街角上,嘴里一邊大聲說著、眼睛一邊撇著旁邊的過路人。當時很羨慕、也很想有這樣的氣派,只要有機會拿到這么一塊磚頭,一定給家里打個電話告訴他們我在用手機給他們打電話,然后確定晚上回家吃飯。哈哈,人的心理很奇妙。
1996年前后互聯網開始起步,當時有一個著名的互聯網公司叫“瀛海威”大規模推廣上網服務,熱火朝天的。很多跨國公司和國內著名企業也在熱推互聯網,聯想就推出了一個網站叫FM365,但因為各種問題最后銷聲匿跡了。那時上網還要通過電話撥號,電話局推出了適應新形勢的服務ISDN,可以邊上網邊打電話。從那時候起,開始申請使用電子郵件。1998年四通利方公司推出了新浪,1999年張朝陽推出了搜狐,電訊盈科推出了中華網,更多的網站不斷涌現,北京的大街上到處是互聯網公司的廣告,一看就是風投在背后出錢讓他們瘋狂地燒錢打廣告。
1999年底、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大規模破滅,曾經囂張的互聯網公司CEO、COO、CFO、CTO們偃旗息鼓,開始四處尋找出路。這時候,中國移動已經成為無線通訊服務領域的老大,雖然1994年國家成立了中國聯通進行市場制約平衡。我無意間成為中國移動全球通最早的客戶之一,即使最開始我使用的是中國聯通非常好的一個號碼。后來,中國移動慢慢演化出更多的子品牌,我在無意間又成了中國移動的高端客戶群體中的一份子,以至于經常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這些年曾經使用過阿爾卡特、摩托羅拉、聯想和飛利浦的手機,他們的功能也在隨著每一次的更換進行著升級。但現在,我更看重的是基本通信功能和通話的不間斷性能,于是最近的更新都是在飛利浦手機中進行。
2000年以前,我已經是一個電子郵件的嫻熟操作者,同時也是一個互聯網功能的積極使用者。每一次軟件操作系統的升級和瀏覽器的升級,我都會及時跟進。每一次互聯網新服務的推出,我也都會積極響應。搜索引擎(百度、GOOGLE、搜狗、雅虎、BING等等都曾經或正在使用)、博客(現在主要的就是新浪,同時輔助以搜狐,當然在一些專業網站也開通了博客空間)、論壇、MSN、手機上網、甚至SKYPE我都是很早的使用者(除了QQ。QQ這個符號本身就是一個感覺很幼稚的東西)。
但現在發現,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作為載體的溝通方式正在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改變著我們的交流方式。同時也發現,這些技術拉近了我們的物理距離、縮短了物理時間,但卻有意無意間割裂了心靈間的交流、增大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距離,人不再在乎是否有回應、是否有虛假、是否有道德,也不像以前熱切期盼著家人朋友的來信,熱情洋溢地予以回復;人也不再熱衷于舞文弄墨,不再講究行文措辭,不再講究深思熟慮,一切似乎都是以高效率的搞笑和娛樂為幸事,一切都是為了吸引眼球不惜丟棄倫理人常。人似乎喪失了深沉的感情,喪失了積累幾千年的審美情趣,喪失了自己的人性根基。
問題不在于技術。其實問題在于人是否關注自己人性根基的培養、在于是否注重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往、在于是否關注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進退之道和規矩。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是為了人性的善良和優秀來服務,沒有了人性的基礎,技術手段只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降低人和人之間交往價值的貢獻。
所以,通訊世界有了新技術、新手段,我還會積極使用、快樂使用,但我最關注的仍然是人性的善良本質的留存。所以,我開通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