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不是做學問的。在經歷了失敗之后,才會逐漸掌握技術。我做的是別人從來沒有做過工作,所以失敗肯定是不計其數的,還要舍得花錢。岡野如是說。
岡野雅行繼承了父親的公司,改名“岡野工業”。盡管只有5名員工,但其憑借高尖的技術能力最終成長為全球知名的城鎮工廠。公司高超的技術能力甚至能滿足NASA訂單的嚴格要求,廣受全球客戶的信賴。
其受醫療器械廠商TERUMO的委托開發“無痛注射針頭”不僅在醫療領域頗為知名,普通大眾也都有所耳聞。由于社長“不希望公司發展得太大”的方針,公司一直保持只有5名員工的現狀。
岡野從十八九歲就開始幫忙家里的事業了。不久,岡野就逐漸掌握了工作技巧。在二十二歲時就成為了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模具工匠。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常接沖壓工廠不愿意的高難業務,比如制造1厘米左右的小鈴鐺、開發口徑約為5毫米鋰電池盒等。
2000年的一天,一位身穿樸素西裝的男人來到岡野公司的辦公室,需要做像蚊子的口針一樣的注射針頭,頂端小孔直徑為80微米,外徑200微米,底部小孔的直徑為250微米,外徑為350微米。
這是醫療器械廠商TERUMO需要為糖尿病患者減輕痛苦、幾乎感覺不到疼痛的注射針頭。他們走訪了將近100家公司都被拒絕了,無法做到頂端那么細、底部又偏粗。
醫療器械廠商TERUMO的人對岡野說,如果能將這種世界最細的針生產出來,肯定會受患者歡迎,至少孩子們不會因為注射而害怕啼哭。岡野從他的眼眸深處感覺到了強烈的光芒,他決定接受這一挑戰。
岡野抱著雙臂仰望天花板,在腦海中接二連三地翻閱圖紙。突然,曾經做過1厘米的鈴鐺定格了下來,并發出清脆的聲響。他決定將金屬板壓卷成針,這對一般的技術人員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連他的搭檔都認為這不可能。他卻說,我是這家公司的社長,我就是獨裁者。你按照我所說的去就行。就算做不到,責任全部由社長我來承擔。
就這樣,直到著手開發一年之后,針頭的試制品才宣告完成,但是離商品化還有很遙遠的距離。做成真正的產品需要沖壓機、油的質量、送油與油量的調節、模具等一切搭配得天衣無縫。
最后,終于2005年7月無痛注射針頭開始發售。當他看到糖尿病患者們異口同聲地感謝無痛注射針頭時,還有孩子們說“一點都不疼”時,他默默地告訴自己,我有責任一直這樣制造下去。
我曾撰文,關于我國3000多家制筆企業,擁有全世界80%的市場規模,竟然制造不出圓珠筆的“圓珠”,而這一核心的技術卻掌握在瑞士、日本人的手里。我稱之為工匠精神的缺失。
后來,有位企業老板,一番好意地專門給我轉發一篇關于為何我們不自主研發“圓珠”的文章,即有專業人士從成本的角度說沒必要自行研發,因為企業所購買“圓珠”更加省時、省力,還省錢。
可在日本人看來,匠心就是數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不計較成本,苦心鉆研,感性拿捏,在“制造”的過程中享受到極大的喜悅,直至“一品入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選擇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用自己的技術成就行業內難以企及的高度。
(李宗盛:致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