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等人!農副產品的營銷困境必須立即突破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談農副產品營銷
農副產品的營銷目前還很幼稚。
農副產品在中國的市場營銷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建國初期至70年代末的基本無營銷時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大量生產向大量推銷轉變時期、90年代末以來的從大量推銷向現代營銷轉變時期。
如今,對農產品提價和實行有效價格保護的基本沒有了,過去國家通過行政手段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來保證生產者旱澇保收,從而使得大家對產品的營銷沒有重視,但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看,我國農副產品從整體上講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狀況,如果還停留在以前的老觀念上,只是進行生產,而不顧市場的變化,就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產品過剩。
最近幾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閉幕,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是今后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其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最大限度拓展農村內部增收空間的工作都離不開農副產品的生產與營銷。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為此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今天,給農副產品的營銷獻計獻策。
于斐先生說到:當前的農副產品發展,靠一個企業、一個產品來帶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采用協調聯動的方法,增加企業、產品的關聯性、延伸性、精深性、增值性,以降低競爭成本,形成集約優勢,盡可能多賣“項鏈”,少賣“珍珠”,形成以農副產品的龍頭企業帶動——協會協調——半成品坯料加工——農戶基地協同發展的產業鏈,避免惡性競爭,這樣才能形成以龍頭加工企業帶動千家萬戶種、養、加工,帶動農民致富的新局面。
農副產品只有通過組團聯盟,才能使企業競爭力增強、規模效益顯現、發展迅速。目前,我國農副產品行業無序競爭,相互殺價現象嚴重,可通過成立協會來協調規范企業發展,通過行業分層次組團聯盟,發揮集約優勢、規范效應,增強行業、企業發展競爭力。
目前我國農村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發展農副產品產業化經營,將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聯成一體,多層次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效益,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減少市場風險,通過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把千家萬戶與大市場聯起來,發展農副產品商品基地,使農民有比較可靠的市場銷售保證,盡量避免農產品生產的盲目性。
鼓勵多種形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副屬于農業的農產品加工工業,鼓勵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進入農副產品領域,引導農民擴大規模經營,形成農村支柱產業,增加收入。協助農民構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以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形式將農民組織起來進入流通領域,大力開發國內外市場,推動農業生產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的形成。
于斐先生還說到,在新經濟和網絡經濟背景下,顧客的需求日益個性化,顧客對農副產品營銷渠道過程參入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為異地交易提供了物質基礎,便利的交通運輸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物流的速度。顧客可以在市場上根據需要購買自己的農副產品。
比如美國,78.5%的農產品通過“生產地——配送中心——超市、連鎖店——消費者”——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銷過程。只有20%的農產品通過“生產者——批發市場——銷售渠道”的傳統農產品營銷渠道。農民的集貿市場只占1.5%。這種渠道環節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結構已在全球形成發展趨勢。
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培育精品名牌農副產品產品。市場的競爭,最終體現在產品的競爭上,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必須做好名優特產品開發這篇大文章,要廣辟資金渠道,加大企業技改與技術更新的投入,實現加工技術質的飛躍。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加快開發速度,積極培育名優產品。
同時,近年來“都市農業”的發展在全國各地快速發展起來了,都市農業的定位是在城市周邊,與大都市的二產、三產密切結合,融合服務于大都市,保證都市多元化、高質量消費的需要,應該做到可持續發展,并且有利生態環境的優化。
北京的“朝陽農藝園”、“錦繡大地”,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孫橋園藝試驗場、東海農場等,將現代化的溫室園藝與觀光旅游結合起來,與向青少年進行農業科普教育結合起來,一舉多得,成為大城市周邊的新景觀。
于斐先生在談到農副產品營銷時還指出,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和分析預測,掌握農副產品經營的主動權是重中之重。
信息是企業經營的靈魂,搞好市場調研和預測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副產品經營的前提和必修課。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副產品供求關系出現了轉折性的變化,必須格外重視市場調查,注重市場信息搜集整理,加強市場分析預測,做好信息收集,一方面及時提供給農民,使農民在適當時機、適當價格出售產品,以獲得較高收益;一方面自己增強農副產品經營,克服盲目性,掌握主動權。加強對農副產品的生產形勢、生產結構和當地優勢資源的調查,積極走訪有關部門,深入村莊農戶,了解資源總量、品種質量、農民銷售意向。加強對農副產品市場供求的調查分析,從客戶、市場、報刊、網絡多渠道搜集市場信息,不僅注重國內市場信息,也要關注國際市場信息,不僅注重現貨市場行情,也要關注期貨市場行情,不僅研究當前生產發展動向,也要研究潛在市場發展趨勢,準確把握農副產品市場走向,搶抓機遇,捕捉商機。加強對市場營銷渠道的調查,深入了解和分析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的實力和營銷策略,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營銷方略,在擴大農副產品銷售的同時確保經營安全。 農副產品要堅持多渠道營銷,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指出,企業要下大力氣開拓農副產品市場,不斷擴大農副產品銷售總量。大力培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擴大市場交易能力,依托資源和設施優勢,按照市場流向和商圈規律,科學整合流通設施,積極興辦準高、功能全、輻射遠、牽動力強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有區域特點的專業市場,為農副產品順暢流通提供有效平臺。
目前,尤其要發揮現有批發市場的作用,完善功能,改善服務,廣招客戶,擴大交易,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形成區域性農副產品集散地。
農產品營銷是個系統工程,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農副產品深購遠銷,通過組織舉辦和參加各類農副產品交易會、展銷會、洽談對接會,廣交海內外客商;加強與系統內外批發商、批發市場、生產加工企業、連鎖超市等渠道的互訪溝通,抓住實力強、經營好的大客戶,誠信經營,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采取到外埠開設農副產品展銷中心、設點直銷、代理銷售等方式,開辟新的銷售網絡,根據產品特點和當地消費習慣,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開展產品促銷,分割和占領銷區市場。加強與龍頭企業對接,促進農副產品加工增值。
于斐先生認為,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帶動力量,是轉化農產品資源的重要渠道。要積極組織當地農戶與系統內外農副產品加工龍頭對接,以拉伸農業產業鏈條,實現區域農副產品的消化增值。
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CEO,于斐先生積極倡導低成本實戰營銷整體市場解決方案在農產品營銷中的運用,他的看法是,企業要積極參與農副產品加工,通過投資辦廠,租賃鄉企廠房、車間等方式開展農副產品加工或委托加工,為下游企業開展初加工產品,為超市或專賣店開展定牌生產,從而促進更多的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增加企業效益和農民收入。
現在,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農產品企業要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力度,發展農副產品對外貿易。在營銷專家指導下,要善于利用農副產品在品質和價格上的比較優勢,擴大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地區的地緣優勢和抓住對外貿易戰略升級機遇,努力擴大農副產品對外出口,由供應出口向在外境內設立批發市場、批零結合等發展。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發展對日本、韓國的農副產品貿易,開拓南亞、西亞和歐美市場。
農副產品還要積極推進現代流通方式,增強企業農副產品營銷能力。
具體方法上可采用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方式是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選擇,使農副產品經營走向組織化、網絡化、規模化,增強系統合力,擴大經營規模,降低經營成本。
現階段情況下于斐先生指出可積極發展農副產品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適時發展冷鏈配送系統,在城市開設農副產品連鎖專賣店,擴大對超市、大專院校、餐飲業的農副產品配送業務,形成在主產地采購,在城鎮超市配送銷售的農副產品業務經營體系。
在當前業態下,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已成為每個企業的重心工作,一方面注重原產地綠色特色農副產品的品牌整合,提高農副產品在新型業態和高端市場中的比重。廣泛進行網上交易,開展電子商務,延伸交易半徑,擴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其他涉農網站的信息服務功能,將當地農副產品供求信息發布出去,促進交易。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要在控制風險、安全經營的前提下嘗試開展期貨業務,利用期貨及衍生工具了解和掌握農副產品現貨市場行情的未來走勢,實現大宗農副產品套期保值。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