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應該明白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產品!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歲,為什么?
缺少營銷功夫!
張瑞敏先生有句話說得好,創造市場的前提就是創造概念。但這概念的取得并不是指挖空心思、閉門造車,而是在產品推廣過程中圍繞其特定的物質屬性形成的來自于市場的靈感和感悟。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CEO,我并不認為海爾的每樣細分產品都屬一流,但其品牌美譽度高、市場做的好、營銷功夫扎實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國的市場廣闊,南北縱橫、東西交錯。科特勒教授由此認為,從市場演化來看,中國的中西部地區仍處于以大眾化產品為主的階段,東部沿海地區已向強調產品差異化的細分市場轉型,在細分市場時期,品牌的制勝之道在于細分大眾市場,以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設計,抓住目標市場。他們每年抽出相當多的時間奔波各地服務國內企業,在灌輸其先進市場理念的同時也培訓起中國企業的營銷功夫,事實上,沒有高手指點,就很難在市場表現上有大的進步。
以往,許多企業每年都生產大量的同質化產品,造成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其結果就是產品大量的庫存和積壓。換句話說,現在我們不缺產品,最缺的是營銷資源的充分整合與合理利用、配置,即俗話所講的營銷功夫。真正的營銷功夫的獲得并不是短時期內就能練就,它需要在對市場的精確見解、精準定位基礎上有十分獨到、十分細致的執行與把握。說起營銷,幾乎每位市場一線人士都會講出些道理,但營銷功夫的積累和真正的營銷精髓,熟悉和掌握的人卻少之又少。因為,這方面需要來自市場實戰的檢驗。
在化妝品這個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的行業,產品彼此間的類同和營銷手段的相似,注定絕大多數企業和產品都將埋沒和消失。根據藍徹斯特市場安全法則,如果一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1.7%,則可以視為處于安全的地位。對比一下,又有多少企業能做到,尤其是一些自詡資金足、實力大,在其它行業曾經呼風喚雨,而如今志得意滿準備涉足化妝品行業的企業。由于他們不了解市場規律、缺乏對消費心態和個性要求深層的認知,在行事作態上往往自覺不自覺主觀臆斷從事,其結果,雖然產品無論包裝、質量、口碑等還算不錯,可市場就是起不來。說白點,企業缺乏化妝品營銷功夫,如果再不警覺,企業挨打的日子長著呢,還真能牛得起來?
化妝品衰亡的例子看多了,有時也常會感慨萬千。人們常講,直面競爭,一個企業要打造核心競爭力,這話看起來有些抽象和教條,通俗點吧,企業自身的營銷功夫是決定其產品在市場上生死存亡的基礎,這方面如果是短板,需要趕快彌補,否則除了在市場上處處挨打,沒有別的什么。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