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中的倫理
心靈所系,健康相托。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工作者除了要具備豐厚專業知識、扎實的理論基礎、純熟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以外,還有一樣最為重要的東西,就是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自身人格的和諧與完善。而催眠治療由于是以心理暗示的方式直接給予對方心理學的協助,就更加要求每一名掌握催眠技術的人必須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負責的專業精神在充分尊重、理解、接納每一名來訪者的基礎上,合理使用催眠技術為來訪者提供陪伴與協助。為便于讀者朋友們恰當的學習與使用催眠,造福公眾。也為提醒業界同仁時刻以來訪者為中心,格守職業道德,本書特別收錄【美國催眠師學會倫理守則】和【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催眠保健咨詢師職業道德規范】如下:郝濱著《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
美國催眠師學會倫理守則
一般守則
1、 永遠以來訪者的身心益處為第一考慮。
2、尊重來訪者的人身權力及個人愿望。
3、避免任何可能造成性騷擾疑慮的行為。
4、按照自己所受訓練及自己能力范圍使用催眠,不可有所逾越。
5、嚴禁做內容不實的廣告。
6、了解自己領域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專業領域。
7、尊重其他催眠治療師。
操作守則:
1、建立并保存催眠記錄。
2、利用催眠幫助來訪者戒除不良習慣,加強學習能力,增強記憶及專注,建立信心,減少恐懼,促進運動能力,以及他幫助社交、教育等醫療行為的改善。除非會員經過其他訓練,不可逾越此范圍。郝濱著《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
3、誘導催眠絕不可使用具有傷害性的手段及方法。
4、舞臺催眠表演必須謹慎,充分尊重并禮遇每一位自愿參加者。在喚醒之前給予正面積極的暗示,嚴禁用驚嚇的方式喚醒對方。在喚醒前必須解除不必要的暗示。
5、年齡回溯必須由受過特殊訓練者實施。
6、不可對被催眠者使用幻覺、驚嚇、可怕、猥褻、羞辱以及與性有關的暗示,不可突然改變被催眠者的情緒。
7、催眠后暗示:正面的催眠后暗示須符合來訪者的需要。如要給予來訪者無法被其他人催眠的后暗示,系來訪者的權益。除非來訪者主動要求,否則不可以為之。
8、遵守倫理道德規范,了解催眠師對于來訪者、同行、社會應盡之專業責任。傳播正確的催眠理念。當其他專業人士表現出對催眠的不同看法時,要保持專業人士應有的風范。
1、催眠保健咨詢師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公平對待每一個個案,尊重每個人的人格。
2、催眠保健咨詢師在進行催眠治療之前,有義務讓個案了解催眠治療的性質、特點、以及其局限性。同時要盡量說明與催眠相關的一些理論,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3、催眠保健咨詢師在第一次咨詢中,要與個案商定明確的治療目標,在必要是應與其簽定書面協議,以保證催眠治療的順利進行。
4、催眠保健咨詢師不得與個案建立咨詢關系以外的任何關系,更不能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同時,更加不能利用個案對催眠保健咨詢師的信任做出傷害個案利益的事。
5、催眠保健咨詢師要嚴格遵守為個案保密的原則,對個案在咨詢過程中所提供的所有資料信息要嚴格保密。如果因為教學或者科研交流的原因要涉及案例,必須隱去暴露個案身份的相關資料。
6、在催眠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緊急情況,應立即與個案的家人或者相關部門取得聯系。
7、在催眠治療中,如果催眠保健咨詢師覺得自己無法給個案提供幫助,應明確告訴個案,并提出轉診。轉診之前,應詳細介紹另一催眠保健咨詢師的情況,同時把個案的情況向另一個催眠保健咨詢師說明。
由于催眠治療有它的特殊性,希望每個人在學習催眠的過程中注意自身人格的整合與完善,在操作催眠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同時,催眠是一門實踐性極強,操作手法極為靈活的技術。對初學者而言,在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專業知識,在不斷練習中加強自身體驗,并且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是個很好的成長途徑。所以只有不斷的實踐,積累經驗,才會使自己的催眠技術更加完善與成熟,以便更好的使用催眠服務自己與他人。郝濱著《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