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是組織的框架,而框架的合理完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組織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由于組織內外部環境的不同,組織的類型也不盡相同。仁達方略認為集團企業組織結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種:直線型組織結構、職能型組織結構、事業部制組織結構、子公司制組織結構、矩陣型組織結構和混合型組織結構。
一、直線型組織結構
直線型組織結構是最早使用、也是最簡單的組織結構類型,也可稱為單線型組織結構。顧名思義,直線型組織結構就是指在這種組織結構中,從組織上層“流向”組織的基層,它是一種集權式的組織機構,要求決策層有強有力的直接指揮能力。
優點:管理權力高度集中,便于控制;職責容易明確規定;組織系統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利于強化專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優點:企業高層領導的工作負擔十分繁重,容易顧此失彼;橫向協調比較困難,妨礙部門間的信息溝通,適應性較差,同時也不利于培養素質全面的管理人才。
二、職能型組織結構
職能型組織結構也稱為多線型組織結構,它是一種根據職能分工來設置部門的一種組織結構類型。在職能型組織結構中,除主管負責人外,企業從上到下按照相同的職能將各種活動組織起來設立一些職能機構,如所有的營銷人員都被安排在營銷部,所有的生產人員都被安排在生產部等。這種結構要求主管負責人把相應的管理職責和權力交給相關的職能機構,各職能機構就有權在自己業務范圍內向下級行政單位發號施令。因此,下級行政負責人除了接受上級行政主管人指揮外,還必須接受上級各職能機構的領導。
優點:能充分發揮職能結構的專業管理作用,并能夠減輕上層主管人員的負擔,使他們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履行自己的職責。
缺點:一方面不利于明確劃分職責和職權,橫向聯系差;另一方面對環境發展變化的適應性差,不利于培養上層管理者。
三、事業部制組織結構
事業部制組織結構是對直線職能制的一種分權形式,總部要有較高的控制和協調能力。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管理原則是集中政策、分散經營,即在集中領導下進行分權管理,是一種高度(層)集權下的分權管理體制。按地區、產品、市場或客戶劃分的二級經營單位,獨立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既有利潤生產和管理職能,又是產品或市場責任單位。
優點:對市場有高度的穩定性和良好的適應性,能準確反映客戶需求;有利于最高領導擺脫日常行政事務;有利于培養全面管理人才;便于衡量考核事業部經理的工作績效;能夠有效進行目標管理。
缺點:各事業部容易犯本位主義錯誤,影響事業部間的協作;用人較多,費用較高,難以實現職能設置的規模效益。
四、子公司制組織結構
子公司制組織結構是一種較事業部制組織結構更為徹底的分權形式;子公司與事業部不同,在法律上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企業;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嚴格地說不是行政上的隸屬關系,而是資產上的聯結關系。
優點:母公司無須承擔子公司的債務責任,相對降低了經營風險;子公司有較強的責任感和經營積極性。
缺點: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被削弱,并面臨雙重納稅的無奈。
五、矩陣型組織結構
矩陣型組織結構是指在組織結構上,既有按職能劃分的垂直領導系統,又有按項目劃分得橫向領導系統的結構。仁達方略的研究表明,矩陣型組織結構是為了改進直線職能制橫向聯系差,缺乏彈性的缺點而形成的一種組織形式。它縱向是職能系統,橫向是項目系統,項目系統無固定工作人員,隨任務需要隨時抽調組合,完成工作后回原部門。項目組既要服從項目管理,又要服從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管理。
優點:具有雙重的職權等級關系;能夠保證資源得到更經濟有效的利用;將靈活性與穩定性結合在了一起。
缺點:結構復雜、人員變動頻繁,管理難度較大;難以實現職能設置的規模效益;員工專業化程度低,分工不細;影響新業務的發展。
六、混合型組織結構
另外還有一種類型的組織結構是混合型組織結構,它將地區和產品組織結合在一起,使公司內一部分部門以地區為主進行管理,另一部分部門以產品/服務為主進行管理,但它仍屬于單個指揮系統。
優點:可以根據不同類型業務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組織結構。
缺點:由于結構較為復雜,在管理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集團組織結構類型多樣,各有優劣。但正所謂“兵無常法,水無常形”,企業的組織結構從來就沒有固定不變或適用于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佳模式,總是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不斷地調整、改革與創新。無論是直線職能制、矩陣制還是事業部制,還是其他熱門的組織結構模式,關鍵是根據不同的外界環境與企業自身實際情況“量身定做”,選擇適合自己的組織結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