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義
創新經濟是技術與經濟的一種新融合,可以創造全球財富、繁榮和力量。這個新興趨勢在個人自由受到法律保障的民主國家將蓬勃發展。
這里所謂的創新是一個新合成的觀念、產品、服務,或擁有可催化國家、地區、產業、機構、個人,乃至所有這些類別組合的競爭優勢之潛力的過程。創新可產生成長、解決方案、利潤、增加市場占有率,以及投資報酬率等新價值。總之,資本主義系統中任何努力,只要產生了人們愿意付錢的價值,都算是一種創新。
一種創新若能證明它的價值,便能獲得市場或社會大眾的采用和接受。如果有相當多的顧客都愿意也付得起錢以獲得你的創新,這就成功了。從這個定義來看,實驗室中的創新觀念或是發明家隨手在信封上畫的草圖,仍嫌不足。達文西的速寫雖然十分有創意,但并不符合這個定義,因為那些想法太超前了,無法落實,也無法產生可以量測的經濟影響。資本主義的嚴格之處,正是用來確認創新的有效機制,無論是觀念、產品、服務或過程,都必須經過市場的考驗。簡單地說,一項創新如果獲得顧客一致喜愛,愿意掏腰包購買,才具有價值。
盡管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就算顧客今日不愿意或買不起的創新,明日也許就有可能符合上述定義價值成分。譬如,我所試坐的這輛氫動力汽車是否符合所謂創新的標準?是的,因為它為石油短缺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但以目前的價格,幾乎沒有顧客負擔得起。所以它的目標在未來。今日耗資一百二十萬美元的氫汽車,將來必然可以成為大眾市場負擔得起的產品,也只有到那個時候,它才成為創新經濟的貢獻者。一旦真的如此,我敢說,它所帶來的影響是無法想象的。
其實,在我們身邊已經有不少堪稱某種程度成功的經濟創新案例??爝f業的存在便是因為有足夠多的人愿意付錢使用這項創新服務。迷你的音樂儲存器如iPod,可以從網絡上下載MP3歌曲,也是一項許多消費者愿意花錢購買的創新產品,為蘋果、新力等公司帶來業績。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的藥物與醫療用品,同樣刺激了創新和生物科技等新產業發展。這一類的創新雖然看起來很成功,但和未來所謂的產品與服務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直接影響及于民眾日常生活的一些變革就更別提了。
演化的經濟
我們雖然沒有一個發展得很完備的理論來了解和解釋技術與科學對經濟的影響,然而科技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向來是密不可分。想想愛迪生的例子。在他將近一千一百項專利中,我們最記得他發明了白熱燈泡和留聲機。他的身分是科學家,但他的發明卻對經濟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至今依然不衰。然而,一百年后,經濟學家和科學家依舊對彼此的領域互不熟悉。如果我們想要了解超限未來的創新經濟時代全球的變化,就必須改變這個狀態。
我們可以從演化角度來看待經濟,就像生物學一樣:適者生存。創新經濟是一個例子,它立基于創新的演化上,以及每個階段如何從過去建立起來。每一個創新的演化皆驅動著下一階段的經濟成長,提升表現、生產力與成就。芯片是計算機的核心,促成了計算機的發明。計算機又演化成了網絡,網絡再演化而驅動了生物科技,生物科技則驅動奈米科技的發展,而奈米科技又驅動了下一波的神經科技,將帶來特殊工具的生產,使人類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能有效地重新配置。這種創新的演化將型塑未來經濟、制造就業機會、增進生產力,以及新機構、新市場和新產業的出現。
這些變化的種籽早已種下。根據《數字星球》(Digital Planet)報導,目前全球商業的銷售總值超過八十兆美元。到了二○一五年,即使以十分保守的成長估計,這個數字也將超過一百六十兆美元。創新產業的投資金額預計將在二○○○年至二○一○年間,總金額超過一千億美元,成為創新經濟的主引擎。包括從生物科技到奈米科技所提升的創新和發明能力,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還要來得快速。它像當年的產業革命那樣戲劇化,而步調則更廣闊。計算機運算能力日增,高速網絡、寬帶互動、基因圖譜的發現,以及第二代因特網,全都使未來的創新更緊密、更快速。創新科技將是二十一世紀個人財富的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