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民營競爭 中國產業才能加速升級也有人質問我:但今天開放內資,對外資會不會造成排擠的作用?把投資縫隙填補住了?我的回答:實際上,臺灣中下游的企業,為什么在中國做得這么好呢?就是在中國,本來可以跟臺灣企業競爭的民營企業沒有發展起來,缺乏資金,所以有一個巨大的空間就讓出來了,所以有很多外資企業包括臺灣、香港和其它國家,在中國發現巨大的空間。因此開放內資,第一個作用可能是排擠的,因為這個「縫」就填住了,但是這個問題不能狹隘的去看。如果發展中國民營企業,就會創造財富,創造財富后市場的量就會增加,增加產品的需求,這些需求由誰來滿足?還是外資企業去滿足。對外資來講可能只有宏觀的條件改善了,但也會幫助外資,我覺得只有這種情況下,才會比較理想。
我相信中國政府了解到這個曾層面的問題,民營企業還是會發展起來,但在一個很壞的環境下可能出現畸形的發展;像是會去搞一些短時間quick profit(快速獲利)的發展,變得比較投機,規模也做不大,只能生產低廉、低階的東西。但我要強調的意思是,如果不好好發展民營企業,大陸將面臨產業無法升級的問題?你說現在看到溫州很多鞋業,做到一定程度上,不是在升級。他做什么?他去轉業、去搞房地產,而不是說像日本、臺灣的產業去做high end(高階)的東西。high end對資金產業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如果中國不改革的話,這種狀況就會繼續下去,產業就無法升級,中國現在已經面臨到這些問題。這樣使得中國搞了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卻無法產業升級,出現世界級一流的企業,真正進到國際體系里去!
所以我認為大陸政府應該給民營企業更自由、更開放、更平等的環境,放手給市場!總歸一句話就是這么一個道理:你要相信市場,相信民營企業,你給他一個環境他就可以生長,自由競爭,大家就不會在低等產品上競爭,自然會尋求比較高級技術上去把對手打敗,因為這就是競爭的手段!
再則中國缺乏創業教育的機構和輔導機制,如果就世界經濟水平來看,中國真的需要有更多的創業教育及輔導機構.我想我就不自量力,敢為人先吧!總是要有人來做吧!更需要更多的政府﹑學界﹑民營組織大家一起來參與,而今我能做的是引進創業與創新雙軌養成教育及小規模生意發展獲利模式,國際的異業交流和整合創新,當然我個人也引進外國資金美金六千萬的投資額,開始我在中國打造十萬個的富貴達人微型企業家的春秋大夢.很多人告訴我別玩這會累死的,也是吃力不討好沒關系誰信你啊!而我堅信可行的原因我愿相信這個我認同的國家人民!人與人不就是個信任才結了緣嗎?生意不就也是信任嗎?自古都是這么說著的啊!
信任是當代企業重要的「資產」
明日預告:未來企業將從原本的發跡地拔根而起,不再只安定于一個地方或傳統,這是時間,也是空間的變化,如何建立「立即的信任關系」,是企業與個人面對全球競爭的最大挑戰。
黃力泓文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