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產融結合者不足論企業
產融結合是資本時代的產物。產融結合,即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是指產業與金融業兩者在經濟運行中為了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整體效益通過參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參與等方式而進行的內在結合或溶合。從兩種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載體來看,產業資本一般是指工商企業等非金融機構占有和控制的貨幣資本及實體資本;金融資本一般是指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占有和控制的貨幣及虛擬資本。
產融結合是一種趨勢,當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虛擬化,從而提升資本運營檔次。產融結合也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間的資本聯系、信貸聯系、資產證券化(股票、債券、抵押貸款或實物資產的證券化)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力資本結合、信息共享等等的總和。
從國際來看,汽車消費金融體現了明顯的跨行業協同效應,是產融結合的經典模式。大型汽車制造商通過設立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不僅直接帶動了汽車生產和銷售主業,且大大增加了公司盈利。2000年美國通用汽車信貸公司的凈利潤占通用汽車公司總利潤超過1/3。消費信貸和租賃也成為歐美國家汽車銷售的主要方式,本世紀初這種方式占總銷售量的比例在美國為92%,英國為80%,德國為75%。
產融結合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了又一種創新方式。產融結合實質上就是更多的金融機構為了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直接為中小企業的融資與發展提供另一種可能。
近年來,產融結合已是大型集團企業必須面對或正在選擇的資本運作工具之一,很多大型集團企業也都在惡補這一課,從而實現中國企業真正的財富夢。比如中信集團曾是產融結合的巨艦;海爾集團運用產融結合傾力打造產融帝國、寶鋼集團運用產融結合拓展金融發展之路;聯想集團運用產融結合,在資本浪潮下騰飛。中小企業也可以充分運用產融結合手段,實現企業健康發展。不懂產融結合者不足論企業,不能產融結合者不足辦企業。
產融結合在未來十年有很大的運作空間
產融結合渠道的選擇是多樣性的,即對金融資本的選擇可以既要就近不就遠、更要就易不就難。比如很多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香港的金融資本。因為在香港融資相比內地,一是利率比較低;二是香港上市后再融資非常便利,通常是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不需要額外的行政審批;三是香港上市公司可以使用的融資手段非常豐富,包括配售、控股、可轉債等等;四是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有利于并購,有助于建立國際化的運作平臺。
據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CCP)了解,香港的創業板對于企業的盈利和資產都沒有明確的要求。在財務方面的要求是,企業過去兩年的現金流達到2000萬港幣,達到這樣的條件就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主板上市對財務方面的要求也是,一個企業在過去三年純利潤達到了5000萬港幣,其中在過去一年純利潤達到3000萬港幣。“因此選擇香港的資金也是應該考慮的范疇之一。”朱博士強調。
產融結合在未來十年有很大的運作空間,將為中小企業提供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中國證監會5月19號發文稱,中國有兩類企業沒有利潤也可以在創業板申報上市,一個是互聯網企業,一個是高科技企業,只要在新三板上面經營滿一年也可以向創業板申報上市。這個法規發布,表明中國金融改革在向國際靠攏,中國的金融改革從理念和大的操作的制度上面已經開始了,只是最后剩下具體操作步驟。
新國九條指出,2015年上半年,待證券法修改好后,年末將正式推行注冊制。如果新股發行改成了注冊制,就會和國際接軌,即只要企業有創新之處,即使沒有利潤的好企業也可以上市募集資金。“國內的資本市場也為產融結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企業家必須把握機遇,把產融結合這一方法方式運用得淋漓盡致。”朱博士希望到。
產融結合的實施步驟與操作方式選擇
產融結合在實施步驟上,要做好單一融資渠道管理、多元融資平臺管理等工作,要強化內涵式資本運作與金融服務,實現良好的產融互動,做到相互透明與信息對稱等。產業與金融業需要在業務發展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實現優勢互補。高層次的產融結合是以金融資本為手段推動產業資本的發展,以產業的發展促進金融業務的深化,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聚集金融資本實現產業規模與效益的擴張,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操作方式的選擇上,要選好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基金等,進行好資產及銀企債務重組,但要有效整合資源。一旦產業集團實現了產融結合,尤其是以并購的方式進入金融業,必須強調和關注整合的重要性。
金融資本是依附和從屬于主體產業的,這一點是產融結合的根本。離開主體產業辦金融,實業企業集團會成為空中樓閣,不僅會把金融業務拖垮,也會把實業企業集團自身套牢。美國GE、日本三菱等都是在產業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盈利模式,并獲得了領先地位或競爭優勢后,才開始選擇產融結合的。而2001年的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創下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企業破產記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安然公司不顧自身實際、放棄主業、不當使用金融衍生品造成的。因此在操作方式上,不能離開主體產業辦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