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店長的管理心經 兩個“最”的店長
從基層人員做到店長,要跨越12個級別,1997年,在人民店籌備期間,劉永松大學畢業,當時,和劉永松同期進入的一共有47人,大家都從最基層做起。如今,堅持到現在的不多。而劉永松用12年的時間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聽到最年輕的店長這個稱呼,劉永松有些靦腆,放慢語速,再三強調,店長只是一個工作崗位。
在同事們的眼里,劉永松是個工作特別有激情的人。他處于一種飽和的工作狀態,他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帶著各部門的負責人巡店,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談廠商,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處理日常工作。
他習慣于語速極快的講話,話語中觀點的密集度極高,仿佛你一不留神就會錯過什么,為了這個問題,要保證聽的人全神貫注。在遇到專業問題的時候,他會觸類旁通地分解下去,偶爾會稍微停頓。他有個習慣性的口頭禪“你懂我意思嗎”,得到肯定答復后,繼續高密度地傳達信息。
劉店精力很好,經常到晚上八九點了,精神還是很飽滿,思路還是很清晰,說到一個問題,會提及很多相關的問題,有的同事說:跟著劉店工作,必須要保證自己頭腦時刻都在高度集中的工作狀態。
2009年,花園店營業額為6.5億元,劉永松認為,花園店已經度過養店期,進入快速成長期。
“我每天都在做很小的事情”
“我們善于面對消費者,善于面對合作伙伴,但我們不會刻意高調面對外界,畢竟,這個行業不是在比賽誰更會講動聽的故事。”花園店成立一年多來,和同樣商圈的其他百貨商場比較,內斂許多。
劉永松有自己的觀點,所謂低調的問題,很難簡單說是一種優點還是缺點。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可能每天都有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我們更專注于或者說是習慣于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起,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實做透,做到極致。關鍵還是要“練內功”,其實這個圈子這么小,不管你低調做了什么,同行都會知道。
“我每天都在做很多很小的事情。”劉永松說。巡店是劉永松的日常工作狀態,他一天花費在巡店的時間上至少有4個小時。
公司的同事們認為,劉永松對細節很在意,幾乎所有的事情,事無巨細他都要了解到。有同事舉個例子,比如,做活動時,可能別的商場的負責人只抓大的活動方向,但是劉店會具體到每個品牌到底折扣是多少,如果感覺這個品牌折扣高,就會馬上要求樓層主管繼續跟廠商談,以保證活動的優惠力度。
“做百貨公司,一定要細致、專業。”劉永松強調,作為企業負責人,哪怕具體到一個專柜用的電線能負荷多大的電壓,心里都要有數,這樣你的管理才能更專業,對團隊的建議更有效。
劉永松并不擔心自己精力不夠用,他說,這并不是有管不完的事情,而是,如果善于管理細節的重點,才會把這些事情管得有條不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據說,百貨的董事長在巡店時,看到賣場內哪里有紙屑,從來不會轉身命令別人,而是自己彎腰撿起來。所以,各個店長都很勤勉,每天要在賣場里巡視,“一定要趕在老板之前發現問題,勤勉,也是我們的企業文化。”進駐河南十年之后才開的第二家百貨商場,劉永松說,花園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管理上來說,只有深入了解定位,細致到每一步,才能把基礎打牢。
做企業要有成本意識
劉永松在述職報告中談到,2009年是鄭州有史以來百貨競爭最激烈的一年。這一年很多的同業為占有市場,不斷地投入,面對這個環境,花園路在2009年取得了6.5億元的業績,比預定的超出了2個億的營業額。
劉永松喜歡強調 “成本意識”,做企業一定要有成本意識,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控制費用,保證利潤才能長期永續地經營下去。他關注成本,連用手提袋這樣的事情他也會過問。一個活動,到底用了多少手提袋,預算多少,發出多少,損耗是多少,必須有數字分析給我,不能只聽員工講一講就完了。
周圍的人說他對數字敏感,做活動時,上午巡館,他看了下時間,詢問了當時的業績,說今天的業績能做到800萬元以上,晚上閉館,電腦顯示業績是850萬元。劉永松說,最好的是用數字說話。
他每天都要看報表,做報表對各個部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天他要關注每個樓層的業績的完成,每周要看的是去年的對比,同時也要關注其他的商場的活動。所有的事情,他都習慣用數字來分析。他說,一個數字出來,他能清楚地馬上看出,企劃的活動費用是多少,盈利是多少。信息化和規范化也是管理的特點之一。劉永松說,企業文化就是這樣,已經定下了基調。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細心,用數字和制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