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是對人的激發和獎勵。激勵理論和激勵機制一直是企業經營管理者關注的話題。不同的企業在激勵機制和激勵手法上花樣翻新,各出奇招。
企業經營管理者會發?,員工越來越容易對激勵感到“疲憊”,即對眾多的激勵手法反應越來越遲鈍!郭臺銘對這一點有深刻的認識。他說:“激勵手法的效果與激勵手法的穩定性成反比。” 意思是,同一種激勵手法如果長時期實行,則其效果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呈現出遞減效應!這個道理并不復雜,但它的內涵很深刻!有的企業把一些激勵手法年復一年地使用下去,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所謂“局部之和不等于整體之和”,比如一群人在看戲,如果有一個人踮起腳尖想看得更清楚一點,于是便會有被遮住視線的其他人也踮起腳尖!少數人踮起腳尖時,少數人的確是看得比以前更清楚了。當所有人都踮起腳尖時,每個人所看到的與坐著時所看到的還是一樣,但是成本卻大大增加了(踮起腳會更疲勞)。把這條“踮腳跟”定律套用到激勵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即同一種激勵手法被眾多企業廣泛使用時,其效果與不采取激勵手法時的效果相同。激勵貴在創新,貴在差異化,貴在因時因地因事而異,絕不應被教條般地放之四海。
不管是存在激勵機制缺陷的企業,還是激勵機制比較完善的企業,為了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都應該繼續完善和加強企業的激勵機制建設。這項建設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龐大工程,它不僅貫穿于企業的引才、留才、用才及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也貫穿于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始終。對于如何完善和加強企業的激勵機制建設,郭臺銘所領導的企業集團一直在追求創新。本章主要不在于敘述郭臺銘對于完整的激勵機制的規劃和構思,而是通過講述幾個具體的故事,為讀者揭示,即便在激勵手法上,郭臺銘也總是有不落尋常之舉!
----《虎步與狐步》作者:聶振亞 費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