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反映,現在在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不想以往那么簡單了,孩子非名牌不要,孩子的虛榮心給家長帶來了不少的困擾。其實、虛榮心是自尊的過分甚至是扭曲的表現,就比如孩子吧名牌當做是別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有病態的虛榮心就會表現為不擇手段的獲取。在教育界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當教育方法的家長。
那么家長要怎么糾正孩子的虛榮心理呢?
家長要給孩子建立行為規則
家長平時沒有對孩子零花錢有具體要求,平時哪些錢該花,花多少,家長可能就沒給孩子講過。因此孩子花錢的隨意性就比較大。和孩子共同協商,每個月需要多少零花錢,在哪些方面需要開支,詳細列出來;每個月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交給他,讓他自己支配。如果超出預算,家長不再管。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家長抱怨孩子非名牌不穿、不斷更換新手機時,反思自己:平時自己買衣服時,是不是經常買名牌,還經常把“名牌”之類的話語掛在嘴邊在孩子面前說。家長要停止過去自己不當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有良好的行為。
家長要少在孩子面前議論他人或者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
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議論別人,氣人有笑人無,或是當著的面拿著孩子的優點到處炫耀,也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更不要嘲諷孩子,用一些“你看人家××,再看看你”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很容易盲目地攀比、產生虛榮心理。
要跟孩子講道理
把為人處世的道理給孩子講明白,而不是強迫孩子,甚至采取暴力。要知道是人都好個面子,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與外界交流逐漸擴大,他難免就會產生一種與外界對比的心理。有的孩子希望自己樣樣比別人好,甚至有些孩子會“不擇手段”地想要超過別人,愛攀比,好面子。孩子有虛榮心并不可怕,因為適度的虛榮心是激發孩子見賢思齊、積極進取的內在動力,有虛榮心的孩子是有想法的孩子,他希望能夠成功。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虛榮心,最好寬容一些,給他虛榮的空間,同時告訴他,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這一句話,足矣。
改掉孩子的虛榮心理首先要孩子理解和接受現實;其次要降低孩子的欲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家長要說實話、真話,讓孩子對自身環境產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