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培訓專家殷祥老師分析之
家族企業深層次革命:熱鬧與浮躁的背后(二)
1、制度落實是難題
江蘇有一個老板自己的家族經營著一家集團公司,可以說是子承父業,但這位老板很有魄力。剛接班不久,老婆就要求讓她的弟弟來做采購部經理,軟磨硬泡,連老丈人也過來說情,但最終還是沒答應。用他的話說:我的小舅子我還不了解嘛,做事沒有一點耐心,就沒見過他正正經經的做過一份工作,做事是那種站著想坐著,坐著想躺著,怕苦、怕難的人。要來做采購部經理,還不是想我多照顧點,誰不知道采購部能撈外快。我讓他來做,事情做不好,我還要去幫他擦屁股,到時公司的其他人怎么想、怎么看。寧愿我每個月個人給他發工資,我也不愿讓他過來上班,他自己愛干嘛干嘛去。
二個月后“砍掉”了自己的舅舅—總經辦主任,中層管理培訓三個月后又“砍掉”了自己的弟第—副總經理,同樣用他的話來說公司發展的用人之際,他們幫不上我反而給我制造很多阻力。舅舅自身工作很散漫,起不到對各部門的監管作用,好個酒,別人請他喝喝酒就什么事都好說了,加上年紀又大了,已經跟不上公司的發展節奏了。弟弟基本是安排現成事給他做,不能有效分擔責任,而且在公司作風不好,與公司的女職員發生關系,弟媳婦還上公司來鬧過,影響很不好。
上述個案中的老板還算是覺悟與認識較高的老板。實際上很多家族企業里面有了帶頭破壞制度的人,而又沒有有效的辦法改變,制度就無從落實了。我經常跟很多老板講:重癥要用猛藥!家族式企業規則以親情、血緣為基礎,講的是感情原則而不是制度原則;講的是長尊關系而不是上下級關系。家族式管理很難制度化、規范化、平等化。
老板的親屬和家人違反制度時,管理者很難像處理普通員工那樣一視同仁,不能放開施展。
家族企業要擺脫“人治”混亂的局面,領導力培訓我認為首先要考慮不是制度建設也不是考核落實的問題,而是先想好如何安置家族成員或創業元老。對于那些思路與能力跟不上發展的家族成員和元老,可以考慮讓他們擔當督導顧問工作,給他們較高的待遇;退居二線,有培養價值的家族成員,鼓勵他們進一步接受培訓,以提高個人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對于能力較強、有創業沖動的家族成員也可另設資金,讓他們自己投資經營,自行發展,比如方太集團的茅理翔就曾安排女兒獨立創業,真是扶不上壁的該開的還是要開,親情也要制度化。
2、自己人與外人
很多家族企業,家族成員之間稱之為自己人,外聘回來的人,稱之為外人,但他們卻忘了很重要的一點:職業化培訓這些所謂的外人難道就不是企業的人了嗎?家族企業有內親、有外戚,缺乏梳理,內部管理上猶如封建社會皇室內部的宮廷斗爭一樣,自身內部分成“三幫五派”,形成各類利益集團,復雜得很。由于夾雜復雜的關系,使得公司外聘回來的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會處于被動,甚至是兩難的境地。這樣的情況我相信比比皆是,這給企業內部管理留下了隱患。久而久之,這些所謂的外人在企業里更加找不到歸宿感,得不到信任,無法長久立足便頻頻跳槽,經常聽到管理人員說的一句話:我也沒辦法,我是一個打工的,只不過是個過客。永遠只是打工者,始終難以融入整個企業,另外,由于難以吸收外部人才,企業更高層次的發展會受到限制。正如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所說:家族企業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會精英進不來。執行別人先執行自己,在規范管理中,“自己人”與“外人”能一視同仁,那么,這個家族企業的效率和業績就會大大提高。
家族企業的管理團隊成員一定要有家族以外的人,吸納家族外的管理者,會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管理風格,不會把生意和家族攪和在一起。另外,如果沒有外部優秀人員,家族中最優秀、最有才華的成員可能不會很情愿地加入公司,往往留在公司中的是家族中的依賴性強、沒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人。在家族企業中,管理專業化的重要標志就是非家族成員也能勝任公司中的重要職位,并得到一定信任。
更多精彩請關注殷祥老師個人網站https://www.yxgl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