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機時代——危機、轉機、商機》
◆ 課程介紹:
當下,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危機痛點很多,可以說企業進入了大危機時代。企業想要良性經營與持續發展,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過去依靠的經營要素已難以為繼!那怎樣引領企業當下以及未來之路?企業的發展之路首先應當是盤點各類痛點問題、梳理企業原有的商業基因,重構發展邏輯;其次應當緊跟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基建”的時代趨勢,整合資源,抓住數字化的機遇迅速轉型升級,重塑商業模式,產融結合即資本運作;最后全面修煉內功,特別在組織設計、戰略決策、運營模式、轉型升級、多元發展、內部管理、團隊建設、人力資源、流程制度、研發生產、品牌價值、用戶管理、市場營銷、經營績效、投資融資、成本費用、風險管控、安全健康等方面深耕運營,建立自身的反脆弱性,危中尋機。依據“冬補”à “冬練”à “冬泳”的思維邏輯,在大危機背景下,獲得“危機”à“轉機”à“商機”的經營績效,最終系統掌握企業內外危機的管理之道和實操之術,并在實際操作與實踐應用中有效落地。
大危機時代,讓傳統經營的企業跟上時代、讓深陷危機的企業涅槃重生、讓面臨危機的企業迎接轉機、讓危中尋機的企業獲得商機!本課程正是從這些角度出發,既有危機的應急處置,也有危機管理的整體章法,做到實用+實操+實效,一站式、整體式、全方位促進企業化危機為轉機和商機,獲得危機紅利!
◆ 課程亮點:
1. 結合熱點危機事件,洞察企業危機并管控。
2. 提出大危機的觀點,并指出企業的危機將常態化,企業要學會與危機共處。
3. 改變以往狹義的公關式危機的理解,拓寬了危機的內涵與外延。
4. 深入企業真實的業務場景分析危機與痛點,并解決危機與痛點。
5. 每個業務場景中有3-6個危機化解之道和解決之術。
◆ 課程收益:
1. 重構企業管理者管控危機的4個思維與格局。
2. 由以往應急式管控危機提升到動態式管控危機。
3. 系統掌握企業內外痛點危機的解決,并在實際操作與實踐應用中有效落地。
4. 既有危機的應急處置,也有危機管理的整體章法。
5. 在28個業務場景中應對危機,進而把危機化為轉機,并獲得商機。
◆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開篇:危機要重構思維、格局、紅利、價值(案例分析)
1.大危機時代早已到來并流行
(1)疫情加速了危機的流行
(2)企業危機很多而且頻發
2.疫情要重構面對危機的思維與格局
(1)疫情把可能遭遇的危機大寫并加粗
(2)疫情危機更實錘了世界是不確定的
(3)怎樣看待與面對疫情比疫情更重要
(4)疫情下的反思是責任,行動要開始
3. 疫情一定過去,但企業危機管理不能遠去,管理要動態化
(1)企業要學會與危機共處
(2)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危機
(3)躬身入局,應戰大危機
(4)危機—à轉機—à商機
第二部分.大危機時代,外部危機化為轉機和商機,獲得危機紅利
(案例分析、互動研討)
1.疫情這類的黑天鵝危機,企業要系統性應對
(1)疫情危機成了社會性與行業性危機
(2)疫情危機下,內外支持、獲得轉機
(3)應對突發疫情危機的兩個當務之急
(4)疫情危機時刻的自救,危中尋商機
(5)疫情危機下,修煉內功,化危為機
2.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危機較大
(1)經濟短期陷困境,還受國際影響
(2)“黑天鵝”群飛成了企業的常態
(3)中國經濟的上半場不同于下半場
(4)洞察形勢,正視常態,危中尋機
3.互聯網影響到企業經營模式與處理危機方式
(1)互聯網的觸角越來越廣、越來越深
(2)互聯網+背后的危機與轉機
(3)互聯網時代危機新特性、新應對
4.企業遭遇到外界信息爆棚和跨界打劫的危機
(1)信息密度大,讓企業焦慮重重
(2)這個時代變化到底有多快
(3)消滅你,與你無關, 危中尋機
(4)痛!那怎么辦?如何化危為機
5.新型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機會危險如何平衡
(1)商業模式的洞察,防范危機
(2)危機時刻的商業模式,危中有機
(3)企業商業模式定位,解決危機
(4)不玩虛的,理性、務實
6.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好事,機會多但風險大
(1)地產時代逐步進入金融時代
(2)資本市場的機會多、風險大
(3)資本并購的風險及防范
(4)我們進入比穩時代,敬畏危機
7.企業難做,競爭激烈,品牌塑造危與機同在
(1)企業確實難做、分析難做背后的危機
(2)競爭背后的焦慮和定力,危中尋機
(3)品牌塑造新玩法,有轉機,且商機多
(4)通過共生體做企業、塑品牌
8.企業不懂用戶以及用戶不懂企業,都有危機
(1)用戶始終關注利益需求,也逐步關注心理需求
(2)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用戶彰顯個性
(3)發現用戶本質需求并創造價值,化危為機
(4)滿足“非顧客”需求,結果玩不轉
9.行業藍海變成企業紅海,防范產品價值危機
(1)產品價值觀塑造,危中就會有機
(2)企業的產品有沒有做到極致
(3)通過營銷的故事看產品價值的實現
(4)客戶說你的產品太貴
10.外部市場恐怕還會低迷,整體營銷危機重重
(1)再也回不到人傻、錢多、速來的那個階段
(2)沒有落后的營銷,只有落后的營銷思維
(3)營銷模式與時俱進,危機化為轉機
(4)互聯網時代營銷的六句話,從中獲取商機
11.傳統銷售渠道陷入危機,新型招商也不順利
(1)過去傳統銷售渠道的定位
(2)物聯網、全渠道、新零售,危中尋機
(3)消費場景化、渠道數字化,危中有機
(4)渠道VR化、AR化,化危為機
(5)新型銷售渠道和招商的閉環平臺思維
12.危機事件發生時該如何危機公關才更加有效
(1)透析網絡時代危機及其輿情的4個新動向
(2)危機事件處理具體4要求,變危機為轉機
(3)危機處理4大原則、2個準則和6項實務
(4)政府、媒體、公眾、客戶等公關場景管理
第三部分.大危機時代,內部危機化為轉機和商機,重構企業價值
(案例分析、互動研討)
1.組織管理中股權安排等頂層設計是否有危機
(1)組織結構下的股權設置是否科學
(2)股權稀釋下的合理設置,防范危機
(3)保證核心團隊控股,減少危機
(4)要預留股權池,降低危機
(5)合理的股東退出和股權回購方案
(6)組織管理中的設計,規避危機
2.做企業的邏輯是什么?怎樣定戰略才降風險
(1)企業在發展的邏輯上要對,要實現邏輯自洽
(2)戰略是一種動態實踐定位
(3)向有結果的權威學習是戰略之一
(4)保持戰略定力,坐標準確,防范危機
3.企業增速放緩,陷入做大還是做強的危機中
(1)節奏是企業或人的成長密碼,防范危機
(2)骨子里要有做大做強的基因,危中有機
(3)寒冬面前,活下來最重要,危中尋機
4.發展模式是否升級,轉型創新反而出了危機
(1)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
(2)風口會停、但趨勢不改
(3)企業的轉型創新之路,危中有機
(4)轉型創新背后防范偽需求,減少危機
(5)自主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防范危機
5.經營績效危機,信心不足,下一代不愿接班
(1)解決績效不好的關鍵,分析危機
(2)信心不足時,需要的是熬過自己
(3)學會被時代改變,防范危機
(4)關于接班,要弄清的問題以及做法
6.拍腦袋式的盲目多元化,導致經營危機重重
(1)一種危險的傾向正在逼近企業,分析危機
(2)機會過剩的年代,大道至簡,減少危機
(3)多元化時就要做風險綜合分析
(4)清楚做企業是件很理性的事情
(5)做企業必須永遠保持自救狀態,防范危機
7.企業管理的危機很多,要不要導入公司治理
(1)現代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分配
(2)企業管理始終要為經營服務
(3)解決企業執行力落地問題,危中有機
(4)診斷管理體制,公司整體治理的必要與安排
(5)管理制度的力量,危中尋機
(6)企業江湖式管理的紅與黑
8.團隊建設弱,行動拖延,有效不夠等等危機
(1)團隊建設弱一定有原因
(2)團隊建設靠兩個核心點
(3)團隊要做到日事日畢
(4)說干就干,不來虛的,提高效率
(5)行動第一,有效并列第一
(6)引導團隊思維、防范職場危機
9.招人、育人、用人、管人過程中一連串危機
(1)招人的8個重點
(2)育人的5個觀點
(3)用人的6個要點
(4)管人的4個難點
10.員工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危機感較弱
(1)員工價值觀標準的量化和績效的量化
(2)公司對員工了解多少
(3)公司對員工授權多少
(4)精準定義員工積極性、責任心、能力、靠譜
(5)積極性高+責任心強+能力全面=真正安全感
(6)引導、理解、鼓勵、教育與帶動員工,防范危機
11.企業人員出去創業和老東家競爭,危機何解
(1)人員為什么出去,分析危機
(2)人員離職的高峰期,洞察危機
(3)辯證看待人員離職,正視危機
(4)引導人員審視自身,危機預警
(5)誰能享受到勝利成果
(6)行業禁止條款,防范危機
12.銷售員離職就帶走客戶,業績不穩,危機大
(1)銷售過程流程化管理,防范危機
(2)客戶資源管理網格化、流程化
(3)不要把業績完全依賴于銷售員
(4)企業做好內部的沖突管理,危中尋機
13.企業運營如投資等方面的風險大,怎樣管控
(1)收集風險管控初始信息
(2)進行風險評估與度量
(3)制定風險管控策略
(4)實施風險管控解決方案
(5)風險管控的監督與改進
14.融資很難、稅費偏高、成本增加、利潤微薄
(1)靠信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解決缺錢與融資難的問題
(2)好消息是,國家一系列減稅、降費降成本的政策出臺
(3)企業經營的加、減、乘、除,降低危機
(4)瘦身增效,靈活,還要靈活,防范危機
(5)深挖洞、廣積糧,控制成本,確保盈利,危中有機
15.重資產,款拖欠,資金周轉不靈現金流危機
(1)加強現金流管理,控制經營風險,保證資金鏈健康
(2)提高掌控現金的能力,防范風險
(3)寧可產能不夠,不要產能過剩,預防危機
(4)平衡應收與應付以及生產與倉儲的關系
16.產能過剩,庫存積壓,陷停工或半停工危機
(1)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成了普遍現象
(2)研究并運用新零售解決庫存問題
(3)把新制造融入生產流程,危中有機
(4)活下去,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迅速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