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年復一年的3.15,據相關媒體報道,從2011年3月15日到2012年3月15日,危機的黑天鵝光顧了雙匯、錦湖、肯德基、麥當勞、雀巢、拜耳、蜀中制藥、藍月亮、味千拉面、燕之屋、沃爾瑪、家樂福、思念、金龍魚、蒙牛、達芬奇、東洋之花、美贊臣、宜家、蘇泊爾、安信、招行、中國電信、羅維公司等。
回顧歷史,歷年來被3.15曝光的企業和產品很多,像歐典、藏秘減肥茶、鍋王胡師傅,諾基亞5500手機、山東移動、分眾傳媒、德寶電飯鍋、惠普筆記本、錦湖、雙匯、國美、依云礦泉水等,他們中有的鳳凰涅槃、欲火重生,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已經無可奈何花落去……
多年以來,作為一名危機管理者,殷俊老師年復一年地看著這些危機事件,總會有一些思索!
殷俊老師認為,隨著市場場監管的規范化、法制的健全化、媒體曝光的常態化、3.15的常年化、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消費者的理性化,這樣的危機對于我們企業而言,已經不是偶然的不幸遭遇,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就是說,盡管沒有人喜歡危機,但危機卻無處不在了。
現在我們大家需要關注的是,為什么有些企業會發生危機,而有些企業沒有發生?在同樣的危機面前,為什么有的企業可以從容自如,在最短時間內從危機中走出來,甚至有些企業可以化危為機?而有的企業卻用沉默來回避危機,甚至有的企業面對危機手足無措,結果損失慘重?危機結束后,為什么有些企業始終走不出危機的陰影,而有些企業卻能夠以此為契機進行調整和改革,然后快速發展?殷俊老師研究后發現,面對危機的心態和心理、處理危機事件的知識和能力、危機事件的應對策略、危機事件的管理方案,決定了企業遭遇危機事件之后的不同結果。
過去,許多企業發生危機事件之后,往往重視危機公關,危機公關是必須的而且是重要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殷俊老師認為,僅僅有危機公關是不夠的,企業還需要事前、事中、事后的危機管理!
因此殷俊老師提出建議:
在危機發生之前,企業應當和扁鵲的治病方式一樣,做好風險防范,診出隱患之根,化于之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美國危機管理學院(ICM)有這樣一句話:冒煙的危機——企業管理層在危機爆發之前就應該知道了。
在危機事中,企業要重視相關危機信息收集、危機處理機構的組建、危機事態如何控制、危機事件怎樣評估、制定并實施相關危機處理計劃,在此基礎上,運用危機處理的方法和相應策略,并注意我國的政治背景、經濟背景、文化背景、媒體背景、公眾心理背景,調整好處理危機的心態和心理,控制危機,甚至可以化危為機!
在危機處理之后的事后階段,企業要做深刻的反思,除了吸取教訓外,還要分析企業內部深層次原因,改進相應的工作,迅速做好有形損失和無形損失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