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參照世界多國經驗認為,拋開其他政策因素,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房地產投資才會減緩,房價才會真正趨穩或下跌。如果土地政策不根本改變,那么從城鎮化率角度估算,未來12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國房價只會繼續上漲!
在廣州的一場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郎咸平,向嘉賓分享了他的“獨門”投資方式:“在美國炒股票,在中國炒樓,炒專家古董,不炒黃金,不炒A股?!崩上唐浇淌谡J為,在中國最保值與最理智的投資方式是房地產;但只要是投資房產就能賺的“傻瓜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必須要選擇具備區域發展價值的樓盤、開發商品牌價值高的樓盤,“不能拿自己的錢開玩笑”。
在這里,專家們賣了一個關子:拋開其他政治因素,僅僅就城市化率來看問題。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經濟生活可不是這么“單純”、這么“單線條”,而是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房價的走勢并不單單受到城市化水平的制約,還受到其他政治、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與交互作用。
遠的不說,單單是幾年前的那場全球性金融危機,本來已經讓中國房市走向了“拐點”了。就在這時,四萬億刺激計劃提出,央行配合執行了十分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和2010年實施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兩年放貸18萬億,相當于正常年景6年新增貸款的總和。央企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貸款,而這些本不需要資金的企業因為資金無處投放而紛紛拿地皮,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地王頻出,拿地者大多為國企和央企。地價占房價的一半以上,最終造成房價持續走高,本來早該下跌的房價堅挺至今。可見房市其實并不只是和城市化正相關,還與政治、經濟環境正相關。所以,僅僅從城市化率角度來判斷房價走勢,其實并不可取。
事實上,早在三年前,郎咸平在廣州南國書香節中主講“中國經濟到底怎么了”,就表示中國經濟已經生病了,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是經濟發燒的泡沫現象。制造業面臨人民幣升值,稅負過重等因素,投資經營環境惡化,產能嚴重過剩等困境,于是企業家將大量資金投入樓市、股市。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嚴重,貨幣貶值,為了規避通貨膨脹的損失,民間大量資金投入樓市、股市,從而加劇房地產泡沫。
有意思的是,郎咸平當時就不是把房價和城市化簡單掛鉤,而是綜合考慮了經濟環境、社會因素、政策因素等多種因素對房價的“合力”。這其實也提醒我們,今天一些經濟學家僅僅從城市化率來判斷國內房價的走勢,并不是負責任的做法。他們進而得出的“房價還要再漲12年”結論,與其說是一個合理的預期,倒不如是一張“狗皮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