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板的經常會抱怨:人力資源部為什么招不到公司缺乏的人才?為什么員工的績效考核分數這么高,公司業績卻上不去?為什么優秀的員工總是留不住?日前,在外企當過10年人力資源總監的張曉彤女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浙江大學經濟學院MBA高級研修班的學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管理課。
人力資源部是水桶底上的板
如果說公司各個部門是水桶板,人力資源部就是“水桶底”。這個“水桶底”理論是基于眾所周知的“水桶”理論。
“水桶”理論是指決定一個水桶盛水量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板。不過,關鍵的那塊板短一點,盛水量雖然少一點,畢竟還能夠盛水;可如果“水桶底”腐爛了,水桶里有多少水都會漏掉。人力資源部門是整個公司戰略的起點,因為沒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任何好的戰略都只是空中樓閣。
張曉彤曾經在諾基亞當過7年的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上世紀90年代初,手機還沒有普及,諾基亞等手機廠商競爭才剛開始。張曉彤和同事們發現,那時國內的大學很少開設通訊專業,高端專業人才非常缺乏。
于是,人力資源部制定了人才招聘的詳細計劃。其中有一條非常有效,沿用至今:“諾基亞派出高管定期去國內著名大學做講座。從大一開始給學生講諾基亞的企業文化、分享成功經驗等。三年后,當諾基亞和其它廠商一起出現在大四學生的招聘宣講會時,學生們已經對諾基亞有很深厚的感情了,自然將其作為就業首選。”
裁員前不忘“預熱”
張曉彤有個朋友是深圳一家擁有三千多員工的玩具包裝公司老總。有一次,這位老總看了一些管理的書,覺得自己的公司應該精簡,降低成本,決定辭退137名工人。消息傳出,那137名工人不干了,他們鋌而走險,把人事經理綁架了。老總這才明白自己的錯誤,最終報了警才結束了這一場危機。
張曉彤說,裁人要謹慎。她每年都會根據公司的要求,裁掉一些員工。裁人之前,她會經常和員工談心,灌輸給他們“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的理念,幫助他們設定自己的職業人生規劃。張曉彤建議,在公司巨大變革如裁員、戰略調整前3到6個月,人力資源部門就應該開始給員工“預熱”,進行壓力教育和培訓,讓他們有心理緩沖時間。
善于為員工減壓
“目前,對員工來說,最大的危險是什么?壓力。”
張曉彤曾經去華為做過咨詢講座。晚上10點多,她回公司拿文件,走進辦公室差點踩著人。低頭一看,地上密密麻麻躺滿了人。原來,這些員工加班到很晚,索性就地休息,醒來就可以繼續工作。“華為倡導的是床墊文化,其實,越來越多的企業人力資源部在關注員工的壓力管理。”
張曉彤介紹,在諾基亞,人力資源部為每層辦公樓設一個發泄室,里面有面具、沙袋和拳擊手套。UT斯達康的人力資源部訂購了幾條心理熱線和法律熱線,員工有問題的時候,即使是一些私人問題,都可以隨時尋求幫助,而且絕對保密。硅谷的很多公司會主動安排活動,讓員工感到在這里上班很愉快。如思科公司總裁每月安排一次早餐會議與員工溝通。美國Intuit公司將每周五下午定為員工社交時間,夏季還會組織烤肉聚餐和海灘娛樂活動。雅虎公司則在公司內提供按摩、剪發、洗車、換機油、看牙等服務。
比起這些措施,美國一些公司給員工減壓的“終極”辦法就是彈性工作制度。為了讓員工既完成工作又能安排好生活,在保證每天8小時或每周40小時工作時間的前提下,讓他們自己確定上班時間。在惠氏公司下屬的一家藥品研發機構,有的員工為避開交通高峰時間,每天從早晨7點干到下午4點;有的員工因為每周的某天下午要帶孩子上學習班,其他日子就多工作一會兒。付出就有回報,寶馬等公司的調查表明,企業在員工減壓方面每進行1歐元的投資,得到的回報平均為3至16歐元。
“公司的制度也許一時很難改變,不妨嘗試一些小措施來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如多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在餐廳張貼一些風景畫,播放輕柔的音樂。”張曉彤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