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何建立?思想的建立在于啟發而不是教條。
我國在教育問題上就存在教條的毛病,在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方面落后于歐美國家。
【舉例】
一題多解
上圖中左邊那個小女孩是小學3年級的學生,她讀的那本數學課本,讓人以為是清華、北大數學系的課本呢。數學課本里的定理或公理由中國人提出的很少,但是我們解題卻是世界一流。
小學生的數學卷子交回去的時候,老師永遠都是先看答案,答案對了,再去檢查過程,如果作業和老師講的不一樣,錯一個字扣一分。
美國的數學老師對同學說:“各位同學,明天考微積分,列式子就好,不要去算,計算是計算機的事。”公共決策教授說:“各位同學,明天考公共決策,注意啊,答案寫得跟老師一模一樣,跟書上一模一樣的零分。”他們希望學生有自己的創意。
【舉例】
歷史題
記得高中時學歷史,有這樣一道測試題:“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中亞西亞獲得了哪四大戰果?最遠打到哪里?”美國對學生的測試卻是:“蒙古人當初如果沒有西征,歐洲會發生什么變化?試從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分析。”這樣的題目是沒有確定答案的,可以盡可能地發揮你的想象力。
教條往往限制了個人的想象力,使得個人多了條條框框,束縛了思想的發展,而適當的啟發有利于良好思想的培養。
“再結凍”問題
將習慣“再結凍”
【案例】
再結凍
如何把一個方的冰塊變成一個圓的冰球?
第一個動作,先把方的冰塊從冰箱拿出來解凍,把它變成水;第二個動作,把水裝在一個圓的容器里;第三個動作,最后放進冰箱使之結凍。如果做了第二個動作就忘記了,出去看電影了,回來之后看到的還是水,如果這時我們將其放入冰箱再結凍,最終也能將方冰塊變成圓冰球。再結凍的例子形象地說明了改變習慣的過程,首先要有所觸動,再著手行動,持之以恒最終便可以達到目的。
圖3-1 改變習慣的過程
思想教育有助于習慣的形成
思想教育往往防患于未然,避免結果出現時亡羊補牢。
【案例】
新加坡的公共秩序
新加坡的公共秩序良好,得益于不懈的管理。
新加坡的公廁。公共廁所的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市政管理狀態和成員素質。新加坡每一間公廁都有專職管理人員,對待不沖廁所、踩馬桶、亂丟東西等,一切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為都堅決予以制止,要求當事人改正,并提醒他們下次注意。
新加坡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里一般也有監管員,來往的人自覺分為左右兩邊通行,這樣實現了人員有序流動,監管人員一般站在通道中間,身穿紅色制服,提醒來往群眾遵守規則。
新加坡正是將思想教育看得很重,加大了監管的力度,這樣才逐步使人們養成了良好的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
思想決定命運
忠告
請小心你的思想,它會影響你的行為;
請小心你的行為,它會影響你的習慣;
請小心你的習慣,它會影響你的性格;
請小心你的性格,它會改變你的命運。
還是那句話,奉勸你放棄告訴下屬“別告訴我過程,我只想知道結果。”因為如果沒有思想培養,下屬必然難以達到你所希望的結果。
【案例】
松下:傳統方式造就接班人
早晨5:45,一群學生模樣的人已經開始晨操,這里像紀律嚴格的軍事學院,學員們穿著整齊,訓練有素,然而他們是松下銷售管理培訓學院的學員。他們要在這里參加一年的培訓,其中一半的學員剛剛高中畢業。他們是松下1.8萬間特許經營店未來的接班人。
凡事都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從基本行為規范做起,這種對思想的培養往往優于產生不良后果時的說教。思想源于對基本行為的塑造,培養員工的思想,久而久之使之變成習慣。習慣改變命運。
【自檢】
著手看看你的企業重視的結果,針對這個結果考慮需要建立哪些思想,談談你學過本講的收獲,制定相關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