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感恩節前后,余世維博士在廣州開展《中層危機》系列專場培訓,我坐在臺下第一排,聽完課程始終,察覺不到時間經過。課程內容一如既往地實戰、接地氣,課程演繹比視頻光碟上更加幽默、生動。某一瞬間,忽然感到,努力的人,總是在時光里默默地提高身價。若想華山一條道,成為余博士般的大咖,培訓師應當厚積薄發,并且與時俱進。我們一起郵箱滿倉,踩進油門!
什么是厚積薄發?
不以傳授知識或技能的培訓,都是耍流氓。積累學識和積累經驗,應當兩手抓,水滴石穿,聚沙成塔。
(一)勤奮好學,是積累學識的方式。
沒有學識背景的培訓師跟銷售主管便沒有任何區別!銷售主管能夠替代培訓師的工作,但裝在他們腦袋中的思維方式永遠屬于前線,能夠救急,也能解惑,但很難對學員產生持續性激勵效果。
優秀培訓師擅長激發潛能,傳承經得起考驗的理論,常常帶來行動上的正能量,激發智慧花火,達成“標本兼治”的效果。多讀書、讀好書、多聽課、聽名師、多思考、多創新,勤奮好學,是積累學識的有效方式。
(二)投入地工作,是積累經驗的方式。
如果沒有英語教師的經驗,馬云在國際市場上不可能如此游刃有余地演講交流;沒有10年的記者經驗,解決一公里困難的摩拜公司大概不會出自80后胡瑋煒之手;沒有曾經摸爬滾打做個體戶的經驗,也許不會有今天倡導不賣假貨的京東……商場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在社會大學里,經驗常常以導師的身份出現我們的生活里。
投入地工作,經歷是過程,經驗萃取是結果。好的項目可以作為優質教案,失敗的結果可以作為反面教材。人們總是喜歡傾聽身邊人的故事,獵奇和窺探是心理需求。做一個有心人,融會貫通使用經驗案例,培訓教案才是有血、有肉、有溫度、有說服力的。
課程結構必然是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厚重的底蘊和淵博的才學,怎能以理服人地傳道授業?又何德何能讓學員們自愿把時間花費在課堂上。
什么是與時俱進?
中國手機銷量第一名的是華為,第二名是OPPO,第三名是vivo,第四名是蘋果,第五名是小米。為什么70、80后熟悉的HTC和三星被取而代之?因為現在的手機不僅僅是用來打電話,更重要的是被用來拍照!每一堂課程,都是培訓師在現場出售產品,沒有人喜歡陳谷子爛芝麻,只有推陳出新,才能符合聽眾朋友求新、求變的剛需。
與余世維博士合影的瞬間,完全感覺不到這是走進70歲古來稀年齡的培訓大咖。培訓師跟老中醫、知名律師一樣,吃的不是青春飯,端的也不是金飯碗,經驗越豐富,年資越長,越勤奮努力,身價越高,在課堂上展示的精、氣、神越好。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時間是一位雕塑家
不知不覺,做專職培訓近10年時間,市場價值獲得提升,機會不時來敲門,很多朋友邀約我任職培訓總監、業務部門總經理等,無論接受與否,我都堅信,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歲月沉淀是培訓師的財富,而時間是一位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