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還是做品牌,是很多傳統企業在選擇盈利方式時常常糾結的一個點。有的老板認為,只要產品做得好,不愁沒有知名度和銷量。而有的老板卻認為,品牌是一個企業存在與發展的靈魂,只有重視品牌,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事實上,產品雖然和品牌息息相關,但二者屬于不同的兩個概念。
品牌是復合多維的,是消費者對產品情感的總和,而產品是消費者可以觸摸、感受或看見的事物,產品是品牌創建的物質基礎。
產品不一定必須有品牌,就像市場上出現的米、油、鹽等產品,多數都是沒有品牌的。而對于品牌來說,產品只是展現品牌的載體。
靠產品盈利和靠品牌盈利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
一、產品盈利
代表企業:優衣庫、宜家家居、格蘭仕
核心本質:成本盈利法
核心秘訣:品質最好,成本最低。
實現路徑:降低固定成本,降低變動成本,降低人工成本。
二、品牌盈利
代表企業:耐克、茅臺、LV
核心本質:附加盈利法
核心秘訣:品牌本身就是獨立的產品。
實現路徑:體現功能價值,體現情感價值,體現精神文化價值。
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和產品真沒啥關系!如果有一天,你喝“紅牛”后,還是忍不住打盹了;喝“王老吉”后還是上火了。你千萬別去較真,去找品牌商的麻煩。借用一句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認真,你就輸了。
也千萬別看著做品牌的眼熱,企圖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品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其實,做品牌和做生產壓根就是兩碼事,根本不是一套VI、一則廣告的差距。
生產圍繞的工作重心是產品,研究材料、工藝和成本;而品牌的工作重心是消費者的心智,研究痛點、癢點、興奮點。
產品思維的老板天天找產品的賣點,品牌思維的老板天天在琢磨消費者的痛點。大家生來的基因不同,一只腳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一顆心不能同時思考兩個領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