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5月19日,我在天涯經濟論壇發表文章《60歲以上的農民應該有退休金嗎?》,點擊量近30萬人次,回復4千多人次,可謂反應熱烈,影響廣大。說實在話,我作為一位獨立經濟學家,敢于說真話,是分內之事,不足掛齒。
我在農村生活過,也在城市生活過,再加之經濟研究是我的職業,所以我理所當然有發言權。可以說,我不是最了解農村,但是我是農民的兒子,深知農民的苦。
農民,在中國,既是最為忽視的群體,也是最為冷落的群體,更是最為依賴的群體。說最為忽視,是因為農民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土地買賣沒有發言權,強拆強遷屢見不鮮;說最為冷落,是因為農村的基礎設施差,社會保障水平低下;說最為依賴,是因為糧食蔬菜瓜果是農民提供,誰也離不開。所以,我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講究機會均等,首先要正視農民問題,而農民問題解決不好,城鎮化就是紙上談兵,更談不上如何兌現偉大的中國夢。
關于農村的問題,我有許多話要說,但是限于個人偏好,這里僅談一下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農村現在的情況是,子女必須繳納保險,然后父母才能領到養老保險。而且,數額太低,每月不到百元。可以說,起不到讓老年農民安享幸福晚年的實質性作用。別的不說,就拿我國臺灣省來講,在多年研擬的基礎上于1995年5月正式由“立法院”通過“老農津貼條例”,規定凡65歲以上且參加農保6個月以上者,都可領取每月3000元臺幣的老農津貼,臺灣行政院決定老農津貼于1995年7月正式發放,并分別于2000年、2006年、2007年和2012年提高到4000元臺幣、5000元臺幣、6000元臺幣和7000元臺幣。另外,[2008年]農民的喪葬補助是一次153000元臺幣(約3萬人民帀),生育一次20400元臺幣,殘廢日領340元臺幣。要知道,臺灣的人均收入大約只有大陸的5倍。這樣的話,大陸農民的養老金就應該是每月1500元人民幣的五分之一,即300元。下來,我們粗略做個計算,現在60歲以上的農民是一億多,按照每個人一個月300元,那么一年就是3600億。而中國2013年的財政收入是12.91萬億,只占約3%。按照每年財政收入的增長率是10%,只要拿出增長中的三分之一不到,就可以了。所以說,辦這個好事公平事,就看決策層的決心和魄力了。
如果把農民養老金提至每月300元,再加上大幅度增加土地買賣中農民的正當收益,那么農村的消費市場就一下子激活了,生產過剩問題就會大為緩解。而且,可以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只有按照這個良性趨勢發展下去,中國的廣大農民才算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優越性,才算真正分享到改革開放成果,才算真正感受到當家做主幸福感。就我的經歷來看,農民窮,不是他們懶,不是他們笨,不是他們沒本事,而是制度不到位,政策不到位,政府的思想不到位。可以說,農民是中國的半邊天,富裕農民,就是繁榮中國,不能再忽視農民,再冷落農民了。
農業是體力活,農民上了60歲,明顯就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維持基本生計就相當艱難,甚至有人一年吃不上幾回肉,幾年穿不到一身新衣服,看病沒錢硬拖者,更不要談什么消遣娛樂了。如果兒女經濟狀況好一些,還過得去;如果兒女經濟狀況不好,就要受罪。畢竟,年輕的農民有住房問題,有孩子教育問題,再加上收入低,還不穩定,可以說客觀上幾乎顧不上老人,盡管他們很有孝心。鑒于這種局面,不少人提出了適當提高養老金到每月300元的問題。那么,60歲以上的農民是否應該享有每月300元的養老金?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應該有,必須有,力爭有。
有的人認為,農民沒有交社保,不應該提高。我說,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不能簡單看。改革開放前后,有新舊剪刀差。舊剪刀差是指工農業價格剪刀差,新剪刀差是指土地出讓金全部用于城市建設。為什么是歷史遺留問題,江西吉安的朱正陽先生認為,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絕大部分是新中國基礎建設和國家財富的“無私”奉獻者,大家想想看,一座座工廠、礦山,一條條大路、橋梁,都是工人階級拼命建造的,他們沒日沒夜干,月工資僅幾十元,30多年沒增加多少;中國的老農民,憑雙手兩肩修建了一座座水庫、渠道,改造了幾億畝梯田、鹽堿地、冷浸低產田,綠化了全國的荒山,種植的糧油棉等農產品大都以極低價支援了全國各行各業和國家建設(盡管他們自己吃不飽穿不暖也無怨無悔),他們每個月含辛茹苦的勞動工值僅一二十元、二三十元,還無償參與了國家鐵路、公路、國防土石方工程建設.....他們都是新中國默默無聞的創業者和大公無私的奉獻者,也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奠基人!這些老工人、老農民中青年時期為了新中國受盡了苦,他們的子女也是中國工農兵學商的生力軍,許多也成了“花甲”老人。現在,正常退休的老工人可以領到一千元以上的退休金,可勉強維持生計,許多下崗買斷工齡的如未找到好工作,老年生活也艱辛;而幾千萬老農,除了少部分可享有出息的兒孫之福外,大部分生活在社會貧困線上下,政府每月55元(80歲以上稍多)的補助雖然可貼補家用(大部分老農很感激政府),但離小康生活還差之甚遠!憑道義、憑良心,給中國老農民增發“老年救助金”應該,也必須!即便每月補不了一千、補個三百完全公平合理;如果實在擠不出,下個年度調整為100、以后逐步提高總可以吧,就看決策者有沒有“感恩之心”,千把個億從“牙縫”中都能省出!
對于為什么要提高,網友堅決止損盈利持倉指出,第一,關于退休金究竟要發多少的問題,我研究過。總體而言,你個人繳費的實際上返還給個人,國家補助的實際上通貨膨脹補助。通貨膨脹補助=繳費年限*1%*社平工資。所以,農民的55元,實際上是通貨膨脹補助。第二,以40年工齡,社平工資3000元,粗略計算,工人獲得的通貨膨脹補助=40*0.01*3000=1200元。以1958到1978年,參加人民公社的集體勞作的老年農民,工齡20年,農村實際工資1500元,來計算,老年農民應該獲得的通貨膨脹補助=20*0.01*1500=300元。第三,又,如果按繳費15年,來計算,參加的現在的新農保,繳費15年農民應該獲得的通貨膨脹補助=15*0.01*1500=225元。也即實際上,國家應無償發放225元,而不是55元。這225元是通貨膨脹補助,是應該的,不是國家所謂恩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