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遍及全球,中國擁有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是,世界對“中國制造”毀譽參半,中國對自己的“世界工廠”地位也褒貶不一。
可以說,與昔日“世界工廠”相比,當今中國的“世界工廠”無論從質還是量的方面衡量都仍有相當大的差距。“Made in China”長期以來似乎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比例很低,諸多行業的對外技術依存度超過50%,而作為前“世界工廠”的美國和日本,這一比例卻僅占5%左右。很多無自主品牌、無自主設計、無核心技術的“三無”中資企業,僅靠代工生產來賺取微薄的利潤。由代工芭比娃娃到代工iphone,“中國制造”的代工技術顯著升級,但中國從中獲取的毛收益比重卻在下降。
在國際分工體系的角逐中,昔日“世界工廠”英美日占據國際分工鏈的高端。作為今日“世界加工廠”的中國,既要瞻“前”還要顧“后”。“前”有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與技術鴻溝;“后”有印度、墨西哥與東歐等地的成本追兵。
在這種傳統的生產制造領域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在1992年為“再造宏碁”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微笑曲線理論的形成,源于國際分工模式由產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轉變,也就是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國企業,由生產最終產品轉變為依據各自的要素稟賦,只完成最終產品形成過程中某個環節的工作。微笑曲線理論是一條微笑嘴型的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點體現在兩端:一段是研發、設計,另一端是品牌、銷售,附加值最低的環節的是制造、組裝。
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的所長中村末廣,提出來“武藏曲線”理論,根據該研究所對日本的制造業進行調查,發現制造業的業務流程中,組裝、制造階段的流程有較高的利潤,而零件、材料以及銷售、服務的利潤反而較低。
作者簡介:
石澤杰,碩士研究生學歷,華智晟遠(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華智晟遠(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北京速智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國家科技部專家庫專家評委,多家上市企業獨立董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EMBA班客座教授,《開放式戰略—互聯網+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無邊界競爭—如何應對失控的未來》、《營銷戰略升級與模式創新—開創企業價值營銷新時代》作者,創辦中國第一家商業模式研究咨詢公司,中國最早從事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者,“無邊界競爭理論”、“正向創新邏輯理論”創立者,輔導過上百家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與戰略轉型,已有數家企業實現上市目標。專注研究領域:商業模式創新、戰略升級轉型、產業互聯網、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供應鏈管理與金融。郵箱:shijie10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