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享樂動機已經深入人們的心智,“食用更好的產品”,農產品品牌化之路,讓人看到無限的前景。因此,許多依靠種植、養殖生產、對外出口的農產品加工及貿易公司,不再甘心給國外企業打工,決定做自主品牌,逆襲國內市場。水果、蔬菜、糧油等農產品轉型升級趨勢明顯。
品牌營銷是現代市場競爭白熱化背景下的市場倒逼所形成的一種營銷思維模式,其本質就是一種差異化的定位與創新。目前更多魚龍混雜的農產品流通形式,還是通過粗放式的低頭販、大攤販、零售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行業形象低,規范度差;如果說健康安全的需求讓人看到市場前景,那么規范化、市場化、產品化品牌營銷這種差異化的運作模式,無疑墊定消費者的信心。
但是往往在市場需求的暗流涌動時期,又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隨著一些主流媒體的爆點,市場的認知將被行業者放大,真的有那么旺盛的需求嗎?而最具爆料的是,機遇對任何人真的很公平嗎?機會當前有能力抓住的就是財富、抓不著得、抓的時機不對、缺乏操作經驗那就是“大坑”,所以,有多少“孤兒”陷入上不上,下不下,死不了,活不旺的兩難境地。
陷阱第二篇:“行動遲緩”
農業戰線的朋友們都知道,農業時節不等人,一般農產品,成熟具有季節性,尤其是鮮果鮮蔬,保鮮期短,導致銷售周期短,比如河南地區收麥子,大概時節就是陽歷6月1日前后兩三天之間,這個時段必須抓緊搶收,收早了麥子不熟,收晚了要減產。所以,這是農作物的一個鐵打的現狀。是無法改變的。農產品銷售之路除了渠道較為特殊外。提前計劃及快速反是任何一個農產品企業都追求的目標。因此能否在銷售季節力狂賺一把,事關全年的收益。因此,市場快速反應必然是一場決定成敗的戰役,而且是“閃電戰”。
第一、充分準備
赤壁之戰的勝負,不是周瑜的那一把火燒贏的?而是關鍵取決于戰前的周密的安排,讓敵方在“周瑜打黃蓋”等設計好的苦肉計的預先計劃中中計,而后將戰船“連環相扣”,讓蔣干中計,而后由諸葛亮“借東風”的系列周密的部署,最后火攻連船取得真正勝利,“火”的作用是水到渠成而已。反之,如果臨陣時手忙腳亂,各方作戰程序混亂,配合失誤,時機錯位,可能就會貽誤戰機,很難取得全局的勝利。
第二、布局造勢
馮小剛的賀歲大片之所以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原因就在于有一支專業的運營造勢“團隊”,在影片籌拍之前、之中就開始通過各種主流媒體提前造勢,比如故意將拍攝中的一些關鍵劇情環節透漏給媒體,或者通過居中主角的花邊新聞等事件來預熱市場。讓人們提前關注,通過預埋故事管線,營造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蓄勢待發,能量積聚。
第三、適時“核爆”
等到搶灘的高潮期時,我個人認為,要因時而動,如今可以借助互聯網工具(電商平臺、微信營銷、O2O),線上線下的配合行動,提前線上宣傳造勢與消費者互動,通過個性化的銷售設計,對虛擬網絡中的樓主及比較活躍的粉絲群體進行規律性互動,通過地頭造勢,產品造勢、網絡造勢、組團觀光、個性定制以及“事件”營銷等三位一體式的聚焦宣傳,才能形成強力“核爆”,因為這樣才能讓消費者真正的關注、參與、購買、體驗。當然,當前我國的農業規模化生產尚未形成,僅僅靠小規模的農產品生產的合作社或小規模生產單位是很難實現“閃電式”的快消模式的,地方政府首先應該首當其沖肩負起地方區域宣傳的重任,搭建好銷售橋梁,實現真正的區域產業定位進行規模化生產,整合小規模農合資源形成大的生產與銷售平臺,構建規模農業經濟,才能真正推動地方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