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嘉利董事長王偉慶的一封5000字公開信,迅速席卷了河南的微信朋友圈,成為眾多企業經營管理人士議論的焦點。
為什么會一石掀起千層浪?因為好嘉利曾是河南烘焙行業的佼佼者,輝煌時期曾經在全國開設有100多家專賣店,而在這篇5000字的公開信中,王偉慶講述了好嘉利如何陷入現在的絕境,以及個人如何身陷囹圄、倍受摧殘以及家人被牽連的種種不堪。
但更關鍵的原因,是好嘉利的大起大落,只是最近企業命運浮沉的一個縮影,這些慘痛的案例,讓許多人觸目驚心甚至心驚肉跳,更深刻意識到企業生存是何等艱難,老板創業是何等不易。
對于好嘉利的倒閉,我也很惋惜,希望王偉慶能夠挺住,更期待好嘉利能夠新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此時很多人更想知道的,是如何才能避免企業陷入危境甚至絕境?
我認為企業發展必須經過六個步驟。
第一步、先活著
欲速則不達,生存是企業的第一目標。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做大做強是每一個企業創始人的夢想,無可厚非!但從客觀來講,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如愿以償,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一個時代集結號,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這是一種戰略性國策,從國家現階段的發展環境來講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創業,每個人都可以創新,但要切合自身的實際能力與擁有的資源,決不能心血沸騰,草率上馬,這樣很可能出現失敗的結局?!叭巳硕枷氤筛晃?,誰為企業當員工”,所以,做企業實際上我認為仍然適用于二八法則:即20%創業者可能會成功,80%的創業者可能會失敗。成功者畢竟是少數,這是競爭的硬道理,不是一腔熱血就能實現的。所以,做企業需要激情,當更需要理性。
很多企業就像不到2歲的小孩子,剛剛出生不久,就追求快速發展,非常規發展,跨越式發展,都想走捷徑,最終導致企業萬劫不復的境地。企業的發展需要文化的積淀、人才的積淀、管理系統的積淀、經驗的積淀、品牌的積淀、資金的積淀、渠道的積淀等等,企業過分的追求速度,企業潛在的風險就越大,如果企業的基礎架構還很脆弱,如同蓋一座大廈,地基不穩,蓋的越高倒塌得越快。
真所謂“無欲則剛”,“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越想賺錢往往賺不到,所以創業者首先要修煉自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企業做好做大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拔苗助長。所以,企業發展的首步就是好好的先活下來。
第二步、學走路
做企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是企業發展之大忌,要學會臥薪嘗膽,不斷嘗試與調整企業運營當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對外通過不斷的篩選和整合,找到自己真正的戰略合作伙伴,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上游供應鏈,從原材料價格、質量、服務等等,建立長期的互信的合作框架,甚至可以做到在股權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紐帶。對內不斷優化員工隊伍,不斷吸納優秀人才,制定科學的績效激勵考評體系,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組織架構,打造一支高效運營團隊,真正實現企業上下同心,榮辱與共的戰斗機體。建立合理合情的股權架構,對優秀的員工及組織干部,要用股權杠桿,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讓企業充滿發展的活力。
第三部、有步驟
現在有很多的初創型企業,剛剛走出生存困境,就開始著急融資上市,其實我們創業者有時思維真的是過分天真了,好好想想,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應該怎么想?想融資,首先自己要有“資本”,自己是“空殼”一個,想“請君入甕”,大家想想可能性會有多大呢?結果不務正業,時間也當誤了,還融不了幾個錢。在很多老板的心中,好像上市企業就是大爺,非上市企業就是孫子,就多么土老帽一樣,其實很多企業都是被上市的“掮客”們再三的蠱惑有加,錢交過后能否上市“鬼才知道”,所以IPO、創業板、新三版、Q版等等,首先你要先交錢,拿新三板為例,上市前中介費用高達150萬--200萬,對有些中小企業來講,上市的路上就夭折了。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我看到某些的動不動就吹噓自己上市的時候,心中充滿著鄙視。說心里話,自信是一個企業人應有的素養,但是盲目的自信,終將招致失敗的宿命,個別以上市為目的的企業,大多數都有一顆耍流氓的心。并沒有為國為民為自己的員工長期發展的赤誠之心。
企業在沒有核心競爭力之前,一旦試圖嫁接資本市場,往往就意味著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甚至催命符已經貼上,走向死亡可能是必然的,死里逃生卻是偶然的。因為,資本是貪婪的,資本要的是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否則資本怎么會對你內情有獨鐘。如果加上對賭協議,企業上了快車的鐵軌,被資本一旦綁架,你是下不來的,就只能拼命的往前沖了,最終可能被撞倒粉身碎骨。
很多企業都是死在上市的路上。因為上市中途夭折,元氣大傷;遠的如汾煌可樂,近的比如好嘉利。還有就是把企業拱手讓給了別人,比如俏江南、太子奶。曾經有個企業,為了上市,造假銷售額,多繳稅,多花費用,最后上市大門關閉,企業資不抵債,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最后,企業的上億投資也基本打水漂了,這真是咎由自取呀。
所以,當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不能在自己的領域獨樹一幟甩開對手的話,不要試圖嫁接資本,因為很可能會把自己和企業推向深淵。當然,通過企業的不斷壯大,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缺的只是錢,那當然是明智之舉。
不過,非上市企業融資渠道之艱難,的確讓很多中小企業遇到瓶頸,光靠自身的積累,沒有外部資金的適當支持,尤其是國家政策性貸款支持,很多中小企業就發展不起來,這就需要我們企業家審時度勢,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有計劃、有規劃的實施融資策略。
第四步、有心態
“無就是有,有就是無”,當企業初創時期,隨是“無”,但心中要有“有”的信念,“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當企業即將做大的時候,在我們的心按壓不住的躁動來臨之際,要想到“無”,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全盤結束。
所以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 有些就是幾千萬的銷售額,身邊拍馬屁的人就很多了,很多包括政府的掮客,資本市場的掮客就會給你很多誘惑,讓企業老板很快的飄飄然。尤其是當企業有上億銷量的時候,老板的癡狂的野心及虛榮心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隱患。各種政府官員的接見,各種政策的支持,資本給予多么高的估值,給介紹各種并購的機會,給多少土地等等,讓老板們的虛榮之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野心得到了極大的激發。企業的厄運,往往開始降臨。
第五步、長自省
中國的資本從來都是嫌貧愛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時,往往“漏屋偏逢連夜雨”,債權人會接踵而至,生怕燒到自己,讓原本進入低谷的企業更加苦不堪言。其實如果換位思考,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因為它們意識到你的企業潛在的風險,不敢再和你玩了,如果你做得非常優秀,他們巴不得繼續跟你合作,甚至請你吃飯娛樂,資本從來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銀行控制自己的風險原本無可厚非。
孟子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nbsp;尤其是作為企業家,日當三省乎己,才能不被掮客蠱惑,不被資本引誘,不被野心驅使,不被虛榮遮擋雙眼。
第六步、有耐心
所謂耐心,就是要堅持真理,堅持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要在自己的產品品質、生產工藝、品牌構建、價值塑造等方面去努力,不斷創新,顛覆自我,讓客戶感到物超所值,不斷滿足客戶需求,打造完善的運營系統,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到更好,以虔誠之心回饋社會、回饋國家、回饋人民。
蘋果的產品,不僅僅代表的是普通的商品,它代表的可能是一種新潮、能力、科技、身份、價值。這就是偉大公司的偉大之處。還有海底撈獨具匠心的變態服務已經成為品牌的標志。所謂耐心,就是要對企業發展的長期性有足夠理性的認識,要學會堅持,慢慢耕耘;所謂性急吃不了熱豆腐,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說的都是要有時間積累的重要性。
如同一個孩子,不會爬咋會走,不會走咋會跑;如同一棟大樓,不打好地基,怎么蓋樓,蓋樓也要一層一層蓋。
企業只要好好的活著,健康的活著,快樂的活著、持久的活著,無論大小,這樣的企業就是偉大的企業,耐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法則。
希望我們的企業家,好嘉今天的結局成為你明天的前車之鑒,但能把好嘉利做到鄭州我們大家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企業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