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者: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波士頓咨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
應 用:主要用來協助企業進行業務組合或投資組合。
在矩陣坐標軸是的兩個變量分別是業務單元所在市場的增長程度和所占據的市場份額。每個象限中的企業處于根本不同的現金流位置,并且應用不同的方式加以管理,這樣就引申出公司如何尋求其總體業務組合。
金牛:在低增長市場上具有相對高的市場份額的業務將產生健康的現金流,它們能用于向其他方面提供資金,發展業務。
瘦狗:在低增長市場是具有相對低的市場份額的業務經常是中等現金流的使用者。由于其虛弱的競爭地位,它們將成為現金的陷阱。
明星:在高增長市場上具有相對高的市場份額通常需要大量的現金以維持增長,但具有較強的市場地位并將產生較高的報告利潤,它們有可能處在現金平衡狀態。
問題:在迅速增長的市場上具有相對較低市場份額的業務需要大量的現金流入,以便為增長籌措資金。
波士頓矩陣有助于對各公司的業務組合投資組合提供一些解釋,如果同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會產生非常有益的效果。通過波士頓矩陣可以檢查企業各個業務單元的經營情況,通過擠“現金牛”的奶來資助“企業的明星”,檢查有問題的孩子,并確定是否賣掉“瘦狗”。
但是這個矩陣的假設基礎是經驗曲線在市場中起作用,并且具有最大的市場份額的公司將是成本最低的生產者。這個矩陣模型過于簡單,企業實際的經營情況要復雜得多。
提出者:美國通用電氣
應 用:可以以GE矩陣為基礎進行戰略規劃。
這個矩陣的兩個軸分別表示市場吸引力和業務單位的實力或競爭地位。一個特定的業務單位處于矩陣中何處是通過對這個特定的業務單位和行業分析加以確定的。通過對這兩個變量進行打分,確定業務單位位于矩陣中的位置,并由此來確定對該業務單位所采取的策略。
行業:絕對市場規模、成長率、價格敏感性、進入壁壘、替代品、市場競爭、供應商等;
環境:政府法規、經濟氣候、通貨風險、社會趨勢、技術、就業、利率等。
目前優勢:市場份額、市場份額變化趨勢、盈利能力、現金流、差別化、相對價格地位等。
持久性:成本、后勤、營銷、服務、客戶形象、技術等。
在打分的時候,每個標準都有三個等級,如果標準之間的重要性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就應該進行加權,從而得到一個更為平均的分數。
1—選擇性/收益
2—重組/收割
2—有風險/退出
2—再投資/領導地位
5—投資/增長
6—目標增長
1)投資建立地位;
2)通過平衡現金生成和有選擇地使用現金以保持地位;3)放棄并退出市場。
企業通過這樣的矩陣可以保證其資源的合理配置,企業也可以嘗試按照發展中業務和已發展業務的混合,與現金產生和現金使用的內在一致性來平衡業務。
提出者:波士頓集團
應 用:用于分析一個成熟市場中企業的競爭地位。
在一個穩定的競爭市場中,參與市場競爭的參與者一般分為三類,領先者、參與者、生存者。優勝者一般是指市場占有率在15%以上,可以對市場變化產生重大影響的企業,如在價格、產量等方面;參與者一般是指市場占有率介于5%~15%之間的企業,這些企業雖然不能對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它們是市場競爭的有效參與者;生存者一般是局部細分市場填補者,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都非常低,通常小于5%。
在有影響力的領先者之中,企業的數量絕對不會超過三個,而在這三個企業之中,最有實力的競爭者的市場份額又不會超過最小者的四倍。
1)在任何兩個競爭者之間,2比1的市場份額似乎是一個均衡點。在這個均衡點上,無論哪個競爭者要增加或減少市場份額,都顯得不切實際而且得不償失。這是一個通過觀察的出動 經驗性結論。
2)市場份額小于最大競爭者的1/2,就不可能有效參與競爭。這也是經驗性結論,但是不難從經驗曲線的關系中推斷出來。
提出者:波特
應 用:用來詳細描述企業營運或功能行為的順序
波特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在設計、生產、營銷、交貨等過程及輔助過程中所進行的許多相互分離的活動,這些活動中的每一種都對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有所貢獻,并奠定了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價值鏈模型將一個企業的行為分解為戰略性相關的許多活動。企業正是通過比其競爭對手更廉價或更出色地開展這些重要的戰略活動來贏得競爭優勢的。
基本活動:涉及產品的物質創造及其銷售、轉移買方和售后服務的各種活動。
輔助活動:輔助基本活動,并通過提供采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公司范圍的職能支持基本活動。
內部后勤:與接收、存儲和分配相關聯的各種活動,如原材料搬運、倉儲、庫存控制、車輛調度和向供應商退貨。
生產作業: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形式相關的各種活動,如機械加工、包裝、組裝、設備維護、檢測等。
外部后勤:與集中、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產成品庫存管理、原材料搬運、送貨車輛調度等。
市場和營銷:與提供買方購買產品的方式和引導它們進行購買相關的各種活動,如廣告、促銷、銷售隊伍、渠道建設等。
服務: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如安裝、維修、培訓、零部件供應等。
采購:指購買用于企業價值鏈各種投入的活動,采購既包括企業生產原料的采購,也包括輔助活動相關的購買行為,如研發設備的購買等。
技術開發:每項價值活動都包含著技術充分,無論是技術訣竅、程序,還是在工藝設備中所體現出來的技術。
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各種涉及所有類型人員的招聘、雇傭、培訓、開發和報酬等各種活動。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對基本和輔助活動起到輔助作用,而且支撐著整個價值鏈。
基礎設施:企業基礎設施支撐了企業的價值鏈條。
價值鏈的框架是將鏈條從基礎材料到最終用戶分解為獨立工序,以理解成本行為和差異來源。通過分析每道工序系統的成本、收入和價值,業務部門可以獲得成本差異、累計優勢。下圖為復印機生產企業的價值鏈。
應 用:主要是用來分析企業的不同業務單元或產品的發展戰略。
ROS/RMS矩陣也稱做銷售回報和相對市場份額矩陣。這個模型認為,企業某個業務單元或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額應該與其在市場中的相對份額成正比,并且該業務單元或產品的銷售額越高,該業務單元或產品為企業所提供的銷售回報就應該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