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3月份坤鵬論曾經寫過一篇《阿里華為和小米 為何扎堆去印度!那里有千億美元的呼喚》,介紹眾多中國互聯網公司殺奔印度開疆拓土。最近,坤鵬論卻發現,阿里們已經紛紛開始轉戰東南亞,那里已被稱為繼印度之后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圣地。
其中的印度尼西亞直接被稱為“第二個印度”。
今天坤鵬論就來解析一下,為什么東南亞會一躍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寶貝,讓他們欲罷不能般地奔過去。
一、東南亞挺落后但卻在飛速前進
東南亞這個地區名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才出現的。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一般來說,中國互聯網公司會青睞其中主要的6個國家,也就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目前,東南亞市場人口超過6億,近些年人民的購買力強勁,但讓想去投資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欣喜的是,那里在基建、消費及互聯網發展都不成熟,比如: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蔡崇信就曾說過,印尼目前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當于中國在2009年時的水平,而2009年也正是阿里巴巴開始發力的時候。
2015年底新的東盟經濟共同體成立又為東南亞聯合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80%的東盟企業將東盟經濟共同體視為公司的一次重大機遇。
與此同時,東南亞地區未來的GDP增長前景遠遠超過發達市場,甚至將超過其它新興市場地區。2015年新興亞洲地區的GDP增長預計為平均6.6%,
世界銀行發布的2016年經濟增長評估報告中顯示,2016年東盟國家中,柬埔寨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為6.9%,印度尼西亞為5.3%,老撾為7%,馬來西亞為4.5%,菲律賓為6.4%,泰國為2%,越南為6.6%,預計緬甸經濟增長率最高,為7.8%。
做投資的要決是什么?市場很不成熟,但經濟蒸蒸日上,這樣的地方在投資人眼里就是一張上好的白紙,機會一大把一大把,任你胡作非為地涂畫,現在進入就和滿地是黃金般,撿吧!
另外,印尼政府為促進本國電商發展,還專門推出新的電商投資規范條例以及電商發展計劃。
之前就有媒體喊出了“100萬美元便可投資東南亞當地美團、去哪兒!”
當移動互聯網這個新生事物開始沖擊這個夾在中國與印度之間被“遺忘”的市場時,淘金者們資本盛宴開啟了 。
激動人心,心潮澎湃,走起!
二、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未來2000億
此前,谷歌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聯合研究發現,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從在線購物到游戲、廣告,將在未來10年增長5倍至2000億美元。
在新加坡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兩家公司公布報告稱,隨著消費者日益上網和從智能手機購物,該地區的電子商務規模在2025年可達到880億美元,比現在增長15倍。
報告稱,這種增長將受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增長推動,預計到2020年東南亞網民數量可從2.6億增長到4.8億。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印度尼西亞的網民數量預計增長最快。
谷歌東南亞和印度地區董事總經理拉杰安·阿南丹(Rajan Anandan)表示:“在東南亞有著2000億美元的機會,經濟適用的智能手機和流量費用將推動這種革命。”
而東南亞還有一個之前的劣勢,現在卻成為了絕佳的優勢,那就是電腦普及率低,許多人觸網直接是通過智能手機,而不是電腦。6億人口,2.5億智能手機用戶,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達到了41.7%。
“東南亞很多年輕人沒有電腦,第一臺電腦就是手機。很多企業沒有互聯網網站,給BP時就是一個手機端展示?!备瓯趧撏秳撌己匣锶思肮芾砗匣锶瞬芗翁┰@樣介紹。
有數據顯示,在東南亞,2015年上半年27%的在線銷售額由手機完成,與全球35%的數額相比,這一發展相當神速。
三、阿里已經殺過去了!
可以說,阿里現在是國際化的,它的觸覺一點也不比美國差。
美國在2013年左右就已經將東南亞市場定為了創業和風險投資熱點。
阿里早在2012年就看中了東南亞市場,那年11月,在泰國曼谷開設第一家海外電商學校。
2013年它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推出了淘寶國際,在印尼啟動了AliExpress試水市場。
2014年和2015年阿里兩輪總共超過4.5億美金買入了新加坡郵政將近15%的股份,以便共同搭建跨境電商物流平臺。
去年8月,阿里宣布在新加坡建數據中心,阿里云計算業務的國際總部也將設在新加坡。
今年1月,阿里旅行宣布與新加坡旅游局啟動戰略合作。
7月,阿里巴巴又牽手泰國商務部推出的B2B平臺thaitrade.com。
另外,和電商息息相關的支付,阿里也沒有放過。
今年6月,螞蟻金服計劃購買泰國支付及小貸公司Ascend Money 20%的股份。
阿里入股印尼在線支付公司DOKU,希望在當地網上支付市場占領先機。
當然,大手筆還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已獲得東南亞最大電商Lazada的控股權。此次投資總額約為10億美元,其中約5億美元用于認購Lazada新股,其余用于向其部分特定股東收購股權。
Lazada的業務遍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集團2015年交易總額達到13億美元。
8月,Lazada印尼co-CEO Florian Holm表示將把支付寶引入印尼。
四、騰訊、滴滴、百度也殺過去了!
2015年滴滴投資了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taxi,此前2014年5月,去哪兒網宣布投資了這個平臺。
2015年底,京東在印尼開店,還推出了本地化Android客戶端。
前幾年騰訊在東南亞狂推微信并獲得不錯的成績,據說,2013年,微信剛在馬來西亞推出后的第七周,就有公開報道稱,WeChat已覆蓋當地70%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
隨后,大陸也謀生了一個“灰色”產業:有償替馬來西亞的企業和微信自媒體人,開公眾賬號。
2016年初,微信又開始在東南亞大力推微信支付,有媒體稱,微信支付席卷馬來西亞,支持所有Visa&Master銀行卡。
而支付寶和大眾點評都已經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通過第三方代理做了大量的地推工作。
當然,百度也不會落后,它于2013年在印尼設立了辦公室,主要做引流、推出了東南亞首款視頻直播產品CLIPONYU、建立了移動應用商店MoboMarket等。
五、他們崇拜中國的創業英雄
在東南亞,馬云、馬化騰等中國式創業人物正在成為這個地區創業者心目中的偶像。所以他們也正在復制著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商業模式:東南亞版的去哪兒、聚美優品、今日頭條、淘世界、美團網......
曾入選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的80后馬來西亞創業者Ian Chua直言“我的偶像是中國的陳歐”,而他的Hermo公司正在試圖締造馬來版的聚美優品。
而中國的不少產品也有著大量的東南亞用戶,比如:途牛總收入的15%來自于東南亞;Camera360超過5億用戶中,1/3的用戶是在東南亞;華為、小米、華碩、聯想和三星、蘋果競爭著,而華碩的手機銷量已經占據印度尼西亞市場的15%......
還有一個利好消息是,東南亞本地多元化,很容易受到外部文化的影響,比如80年代東南亞受到日本文化影響,近期則是韓國與中國文化影響。這其中,女性消費增長迅速,除了韓國的化妝品就是中國的日用品。
當然,東南亞的特點是小散,而且不同國家擁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法律法規,可能比去印度還要復雜,如果全盤照搬中國的經驗很可能會碰一鼻子灰不說,還血本無歸。
坤鵬論認為,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想要征服一個國家,關鍵要用好本地人,征服國外市場也一樣!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網營銷,目前專注互聯網創新模式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