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資本寒冬這個現實已經被眾多投資人、創業者由疑問變成了肯定,有句話說得好,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今天坤鵬論就來聊聊一些創業的反思,看看哪些曾經華麗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皇帝的新裝而已。
一、移動互聯網為什么會如此火爆
坤鵬論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投資與創業浪潮是有其邏輯的,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初,人們突然發現,手機成了人體的一部分,只要人處于清醒狀態,就可以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通過手機與他人建立聯系,流量不再只靠門戶和搜索引擎,流量完全成了碎片化存在,整個品牌、廣告、運營手法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讓大部分感到新奇與激動,BAT也一樣茫然。
似乎在最初的那段時間,所有人都被重置到了同一起跑線,而且玩法全新,你不熟,別人也懵懂。如果換成你,一個有理想有野心的草根,會不會激動地趕快投身其中,這是千載難逢發家致富、趕超BAT的機會呀!
所以投資火了,創業火了!
二、不少投資人其實在裸泳
另外,這段時間正好是少壯投資人們紛紛從大投資機構出走創業的時候,他們創立了新基金,新一代VC崛起,投資圈正式進入新老更替階段。
這些新人希望快速做出成績,雖然他們確實帶來了新的利益、新的視角、新的機會,但同樣也帶來了浮躁、急于求成,還有年齡及閱歷上的不足,使得他們更重視金錢,而看淡了投資的真正價值。
所以,在這個階段,各類投資機構層出不窮,多而雜,最要命的就是缺乏專業性,曾經有人這樣評價說:“和你現在聊的投資人嘴角上可能還帶著和前一個創業者溝通時的咖啡沫。那些讓你聽得五體投地的至理名言,很有可能本來出自上一個創業者之口?!?
因此也就出現了許多怪現象,投資人天天和創業者溝通,真沒有多少是想投資,而是他們快速學習的方法之一。
有的投資人素質低下,天天要求創業者陪吃陪喝陪玩,逛夜店,,夜夜笙歌!
甚至有的投資人根本就是騙子,四處招搖騙吃騙喝騙錢。
天使投資與偏后期的VC/PE機構界限不明,處于混沌狀態。
市場上錢多但優質項目卻很少,競爭激烈到甚至惡意哄搶項目。
部分天使投資者并不了解投資的風險所在,而且期望值過高,希望快速掙大錢。過去兩年,我們看到了在極短時間內創業公司完成數輪融資,估值像火箭般快速升高,不過是擊鼓傳花的游戲,快速變現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樣也造成大部分項目最后很難用實際業績保證投資人的回報。
為了實現投資回報,不少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玩起了造風口的把戲,幾家或是很多家串通在一起,人為制造風口論,然后不斷通過媒體進行渲染,吸引大量創業者、沒有獨立判斷的投資機構、甚至是大量傳統企業老板跟風入場,坤鵬論認為,最典型、最值得懷疑的就是那場Papi醬拍賣事件。
徐小平徐老師曾說過,“如果我只剩一美元可以用來做marketing,我就會花在PR上?!?
所以坤鵬論認為,最近幾年的創業浪潮中,其實就是錢在玩創業者,掌握錢的資本家在玩創業者,但是如果要真正的創新,讓創業產生價值,真正成功,絕對應該是創業者、企業家是玩的主角,錢和投資人都應該是服務于他們的。
三、顛覆性創新在裸泳
之前創投圈言必是顛覆性創新,于是一大批顛覆性的獨角獸出現了,但現在怎么樣?寒冬一來,慢慢都顯了原形吧!比如最近被曝光特別狠的愛鮮蜂,創下了在一年半時間內搞定4輪共計1.1億美金融資的優異成績。目前已經融到D輪,但近來卻曝出連續裁員風波。
曾經高大上的獨角獸,最終逃不掉的是這樣的評價:“愛鮮蜂的實際上是一個互聯網零售公司,只不過它的配送借助了終端社區夫妻店;它的產品不甘只賣別家的品牌,也希望自營某些品牌;只不過它把門店開在了互聯網上而已,其倉儲、供應鏈物流與傳統零售無異。裸泳了!
就像智能家居喊了多年,到現在還只是智能電視。
O2O最后的目的和結果是城市快遞,還是開著電動車飛奔在馬路上的人肉型!
滴滴優步在目前說穿了還只是網上出租車公司!
坤鵬論認為,這個世界上本來的大機會,大市場就很少,這其實很正常,根本不可能天天行業劇變,天天被顛覆。那樣的話,咱們還怎么活?
而且回顧歷史,在互聯網領域,真正能夠大成的公司其實鳳毛麟角,原來不成,為什么你就成?
另外,從思維、產品、技術等各方面能力來看,中國真正稱得上優質的創業者其實很少,整體水平還比較有限,這其中更深層次的是中國教育體系和社會環境很難培養出創新人才。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我們沒有多少能夠發現、把握和駕馭大機會、大市場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更不會像媒體天天報道的,今天他要顛覆千億市場,明天他要突破萬億未來,創業怎么會那么輕巧,這股盲目創業和投資的風潮,講真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四、商業模式還是老三樣,裸泳了!
有位大咖曾在兩年前說過:“互聯網行業的價值鏈環節很少、鏈條很短,‘流量+用戶就是商業模式’,這在十年前可以是個關于成功的傳說,現在就是個蠱惑人心的謊言。”
坤鵬論認為,如果互聯網真要算是顛覆的話,那么可能只是思維模式,也就是從用戶角度看問題,站在用戶的角度提供產品和服務。
去中心化,平臺化,長尾,社區等是互聯網和傳統商業的區別,但終歸還是個術的問題,不是道,但商業的道沒有改變!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其實商業模式一直沒有改變過,還是老三樣:賣產品、賣服務、賣流量,可能具體形式有變化,但一定是可以往上套的。
所以自移動互聯網開始鼓吹的各種新商業模式,最終也都裸泳了,因為它們始終都沒有逃脫老三樣!
商業的本質是賺錢,所有所謂的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等都逃不過,所以我們看到了:
滴滴出行自上月在多個城市的載客服務價格上漲了三分之一,司機們證實補貼也已被削減相同幅度,滴滴發表的聲明也提到補貼下調。
淘寶天貓京東再難尋覓到讓人尖叫的價格,許多產品已經和線下實體店沒有太大區別,甚至還會稍稍高些,就連實體店都敢理直氣壯地拿著手機讓你看網上價格,隨便比。
越來越多靠補貼的創業公司開始融不到錢,裁員、跑路、倒閉......每天都在發生,甚至有媒體趕時髦開了個上周誰倒閉的新欄目,專門報道最新倒閉的創業公司。
五、BAT等大公司已經成為越不過的檻兒
在五、六年前,BAT們還沒有投行思維,那時候他們干的更多是抄襲和模仿,曾經那篇《狗日的騰訊》報道釋放出了許多被大公司抄慘了的小公司的吶喊。但自從2010年左右,正像我們之前那篇《為什么你苦窮累還賺不到錢 只因現在已是玩資本的時代》所說的,中國進入資本致富時代,以騰訊為代表的大公司們改變了策略,直接轉為投行思維,手拿大把鈔票,用資本力量非常強勢的推進各行業的互聯網化變革,小公司要不被他干掉,要不獲得投資。就像之前我們曾舉過的例子那樣,當初滴滴根本無法和搖搖相比,但搖搖拒絕了騰訊的橄欖枝,騰訊轉投滴滴,接著與背后站著阿里的快的展開補貼大戰,曾經很膩害的搖搖不見了。
就在今天,坤鵬論還看到一篇文章說,在線旅游創業開始倒閉潮,為什么因為有攜程在前面擋道,沒有門檻的創業項目,最終架不住人家金錢和流量的大棒,據文章稱,一個做周邊游的創業項目,和某個旅游點旅館談的很順利。但人家攜程來了,直接甩出100萬,把后面一個月的房間都給包下來了,沒辦法!直接落敗,沒脾氣呀!
所以,現在,在消費者互聯網領域獨立發展成巨大公司的幾率越來越小。BAT力量的參與和崛起,對于創業者,也包括對投資人,不管天使還是VC是很大的一個博弈改變。
那么,創業還有機會嗎?坤鵬論認為,如果你能夠放棄掉坐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就賺錢的執念,將互聯網優勢引入到傳統行業、引入到實體經濟和實體運營中,扎扎實實地做,可能會很累,但會很踏實,這樣的你將會迎來陽光!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網營銷,目前專注互聯網創新模式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