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平臺上有一個叫雕爺牛腩的,本來原來是做化妝品的,就是在淘寶化妝品做到第一的阿芙精油的創始人雕爺,突然殺入了餐飲行業。而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業績,那么一個毫無餐飲行業經驗的外行,為什么能夠獲得成功呢?
雕爺成功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提供極致的產品,這也是我們在前面的內容中提出的互聯網思維,同時雕爺也將服務做到了超出客戶的預期。總結起來就是產品過硬,服務過硬。
從決定開餐飲的那一天起,雕爺就做好了用生命去做服務的準備,決心非常大。如果用魚塘理論和產品結構化理論做分析,就是雕爺已經準備好了魚鉤,同時也有了誘餌產品。
為了將誘餌產品做好,做到極致,做到有效,深諳核心產品之重要的雕爺以500萬高價從香港食神(周星馳電影《食神》的原型人物)手中買到了其烹飪牛腩的秘方。有了500萬秘方和香港食神的背書,雕爺牛腩一夕之間就成為了無數人夢寐以求之舌尖上的巔峰享受。店未開,名先揚,雕爺這500萬的“廣告費”花得物超所值。顯然雕爺用烹飪牛腩的秘方達到了目的。誘餌產品起到了作用,大批的魚將因為雕爺的誘餌產品而選擇進入“魚塘”。
當然,光有牛腩這道主菜是不夠的,開胃小菜、沙拉、甜品這些一樣也不能含糊。雕爺做了12道菜,看到這里我們似乎可以將這12道菜可以理解為產品結構化中的防御性的產品。有了誘餌產品,也有了防御性產品。接下來但雕爺卻買了一個關子,他堅信輕易得到的美食都不是好美食,因此才有了此后長達半年的封測期。
在這半年里面,一堆名人和達人、美食專家以及小明星們都成了雕爺牛腩的座上客,毫不夸張地說,雕爺牛腩成了全北京撞星率最高的餐廳。據說這其中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韓寒攜老婆來吃,因為沒有預約,都直接在門口被服務員拒了……當然他立即電話托了有分量的朋友,最終還是進來吃了。”由于雕爺牛腩的封測期,只有受邀請的人才能來吃,因而受邀的食客往往會主動發微博或者微信說說自己的消費體驗,俗話說吃別人的嘴短,所以吃了又不說的是少之又少了。于是,各路明星、達人、微博大號們紛紛在微博上幫著吆喝,最初的傳播效果就有了。這個階段從魚塘理論的角度講,已經進入了“養魚階段”,而且也取得了用戶的信任。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雕爺的成功就是產品產品結構化和魚塘理論相結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