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中存在著多少浪費呢?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每天所做的事,有多大比例是確實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呢?我敢肯定,如果詳細的分析我們的工作有多少是能直接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得到的必定是響亮而明確的回答:少得可憐!
自從1989年《改變世界的機器》這本書出版問世以來,豐田式生產方式為諸多企業所推崇。大野耐一提出的“消除浪費——效率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觀念之后。全世界成百上千家的公司已經主動開始在其運營中尋找和消除豐田提出的七大浪費。
一些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另外一些企業則備感挫折,進展緩慢,甚至感覺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作為一個精益生產顧問和推廣者,我對眾多企業進行了精益生產的輔導和培訓項目。在進行價值流(Value Stream Analysis)分析時,我發現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現象:這就是很多企業在開始精益實踐和價值流分析時都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生產車間和其他直接的運營部門里,卻忽視了辦公室系統,而且很多企業比較重視物流、產品流卻很容易忽視信息流。
然而,隨著生產車間改善活動的推進,企業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要想取得根本性的改變即便是在生產車間“孤立的”實施精益生產, 最終都需要整個企業所有部門的參與和支持。
這些年從事精益生產的經驗讓我認識到:在一家制造型企業,80%消除浪費的機會存在于直接的制造運營部門之外,而不是在生產車間中。而且麻煩的是,這些“職能部門辦公室過程的浪費”不光數量多,而且很難消除,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浪費很難被發現。
一個工人的疏忽和錯誤很容易被發現,但是辦公室人員的bug卻被認為理所當然和可以原諒。
大多數公司實施精益都是從僅僅關注生產現場開始,而生產現場提高生產率的改善機會可能的確有限,幾年時間最多也只能提高35%~40%而已。我們發現,提高企業生產率的絕大多數改善機會都存在于生產車間外部的非生產領域——也就是職能部門,我們把這些職能部門統稱為辦公室。而這些領域的人仍不理解或不愿接受精益的思想和方法,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精益生產”是“生產”部門的事情,與我們無關。
一個特定的產品或者服務,一般都需要三大關鍵管理活動:
1.解決問題(如產品設計)。
2.信息管理(如訂單處理和其他非生產活動)。
3.實物轉變(如把原材料變為成品)。
實施上這三項活動都離不開辦公室的支持和配合。在企業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是辦公室人員之浪費。辦公室的人員大都屬前期作業,支持生產部門順暢作業 ,偏偏這樣人員,根本不知自己工作會影響生產進度。
如果這些部門的存在的浪費不消除精益的改善很難實現效果最大化。甚至有些企業把辦公室的浪費稱為“第八大浪費”。
那么辦公室的浪費有哪些呢?
觀察辦公室人員之狀況,他們所產生的浪費如下:
1.摸魚浪費:從最早的一杯茶一張報的“機關泡”到玩抖音快手、游戲、聊天等,不做自己的“工作復查”,不到現場溝通對方是否需要“支援”,不聽一聽現場對自己工作還有什么不滿(自己造成工作延誤)。真是在“混”口飯吃。
2.老是忘東忘西:客戶來治談忘交代現場,現場人員沒有準備,更別說拿出8D 。開制造通知單出錯及漏填等。
3.花大把時間去開會協調,“會”前沒調查準備:(辦公室人員都是高工資)在會議上扯皮、吵架。生產都停線了,還在為個人面子、理由激辯。會后議而不行 一找理由。 更離請的是,認為喊口號就可增加產量到處貼標語。卻不愿意與現場人員溝通和交流。
1.作業不求簡化、有效化,強調“管理=要管也要理”不知扁平化管理。所有大權一把抓,什么都要自己批準,延誤生產作業而不知。
5.交付工作漏東漏西,不知規劃。由于辦公室系統的作息和生產系統有一定區別。有些公司辦公室是雙休,而生產單位是單休——在旺季或者交貨期壓力大的情況下可能不休。某些辦公室部門和人員在周五忘記了發放派工單(又稱工票或傳票、作業調度)就會對生產本部門造成很大的影響。
6.訂單轉移停滯:有些訂單因客戶原因工作延遲,這種情況我都會建議以查檢表傳給客戶,一次就把要交代事項寫完。
7.有些訂單在制作確認、嘜頭(mark頭)等印錯等,造成產品已生產完,包材還未搞好,這種情況我建議以電子稿傳遞確認。有些訂單在本廠延滯,可以通過合并來讓工作流程簡化。
8.追蹤停滯:確認進度未追、確認后訂單未追、異常原因未追等以看板處理,并追查原因。很多干部很少遇到問題時會自我思考改善法。
9.處理停滯:任何交辦事項無進度表、無日程預定、無協作組織規劃執行,遇到問題無反映、工作忙忘掉等。
10.多頭馬車或者“三不管”:一事多管或無人管之灰色地帶,怕負責任等。
11.無效會議:領導天到晚開會,芝麻大小事未分工,開會不算成本,一開會變成演講、罵人,說些無關事項、斗爭,毫無結果及結論,只聽到領導宣告很長文件,底下都在睡覺。
12.報表多人簽名:每張報表都要經多個主管會簽、詢問、調查,須向傳遞員干部一個個說明報表內容等。
13.其他:領料要等(停工待料)開會因為1人不準時大家都在等、干部辦事不知輕重緩急等。,每個干部依自己習慣辦事等。
只有讓這些人員動起來,消除信息孤島和延遲——讓整個公司的物流、信息流、產品流、工藝流都如如同水銀瀉地,這樣的精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因此價值流分析切記不可忽略辦公室存在的浪費,辦公室的改善要和生產現場的改善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