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Just in Time到Just in Casa——增加必要庫存以防萬一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精益生產模式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豐田本身就是在應對戰后危機結合國情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生產體系。
學術界可以堅持幾個核心理論以彰顯正統,但是企業界一定要清楚一個事實:應對多變的世界企業要隨時調整自己的策略的能力和提升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豐田模式本身就是應對危機的產物。
制造業此前由于豐田模式精心打磨出了被稱為“Just in Time(準時制)”的生產方式,也就是在需要時采購所需數量的零部件,然后在大規模工廠進行集中生產,Just in Time若能完美發揮作用,會非常理想。
豐田普銳斯生產線——豐田生產模式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在2019年之前這顯然是成立的,但是世界是變化的,當初冷戰結束世界局勢傾向緩和,全球化深入人心,在這種情況下準時制是最優化的選擇。這也是豐田持續盈利的的前提之一。
自從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和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整個世界變得更加不可確定,更多的風險會干擾企業的正常經營以及生產活動。因此很多企業正在加緊從Just in Time轉換為Just in Case(以防萬一)。目的在于即使花費成本也要讓工廠避免停產,發生緊急情況時也能繼續供應產品。
Just in Time的代表性企業豐田也在摸索Just in Case的對策。在2022年8月,一筆現金匯入了與豐田存在交易關系的零部件企業的銀行賬戶。由豐田提供資金,通過大型零部件企業向一家二級承包商匯款了1000萬日元。對零部件企業來說,原料價格高漲給經營造成了沉重負擔。之前豐田總是定期要求零部件降價等,一直優先考慮效率化,但現在豐田認為,供應鏈有可能會出現漏洞,于是下定決心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支援措施。
豐田向部分客戶下達通知,從2021年秋季開始將半導體庫存從原來的3個月用量增加到5個月用量。為了應對緊急事態,本財年豐田計提了高達7000億日元的費用。在供應鏈分割導致全球化發生逆轉的情況下,企業開始允許增加費用來防范難以預料的事態,這已成為生存下去的必備條件。
結論: 2019年之前,全世界訂單生產的周期相對是可控的,就以半導體為例 疫情之前,半導體會在接到訂單后的半年左右時間里送到客戶手中,但現在最長需要近兩年。英特爾打算在距離客戶較近的地方設立基地,即便特定地區的生產和物流遇到問題,也可以從其他基地供應。英特爾還計劃借助M&A(并購),在世界范圍內增加近10座核心工序工廠。
因此,張海成老師觀點:對大企業來說在距離客戶比較近的地方設立生產基地,即使特定地區物流和生產遇到問題,也可以從其他基地供應。針對中小型配套企業來說, 從Just in Time 到 Just in Case,也要考慮建立合理的安全庫存。以應對物流中斷帶來的風險,但是這樣的話會無形增加企業的現金流的壓力,而對于信息流的精準性(比如訂單預測)要求會更高,同時也對于產品的質量就又提出了新的挑戰,以化工企業為例:增加庫存對儲罐等裝置又會帶來新的問題,這亟需企業進行改善。
“治貴適時,學必經世”——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對于企業來說積極的應對風險,在困難中找出問題實施系統改善這其實就是精益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