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所追求的目標不是“盡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消除一切浪費,快速應對市場,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進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企業效益。因此,企業需要實現在生產方面三個基本要素Q、C、D(質量、成本、周期)的有效適應。精益生產的目標就是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短周期。但是任何企業在達成這三個基本要素的各個環節或過程中都會存在著浪費,所以精益生產也是消除浪費的一種手段和管理方式。精益生產認為在任何企業的任何環節中往往都會存在以下7種浪費:
精益生產的目標是消除浪費
過量生產。過量生產是精益生產認為的所有浪費形式中最嚴重的一種。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生產了多于顧客實際需要的產品,或者生產的速度超過了顧客的希望。
動作浪費。動作浪費是指不能給顧客提供價值的任何人、材料、機器的動作都是浪費。
等待浪費。由于人、材料、機器、信息等引起的時間或者資源的浪費。
運輸浪費。運輸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運輸路線的長短以及運輸的次數直接導致了生產周期的長短。
加工浪費。加工的浪費往往被別人忽視,比如說檢查、確認工作。但是試想一下,如果前段工序的質量可靠,能夠滿足顧客要求,那這些檢查和確認工序就屬于一種浪費。
庫存浪費。精益生產認為庫存都是浪費,庫存占用空間,可能影響安全,并且還會引起不良或者廢品。
修正浪費。修正浪費是指因為次品的產生而導致的再加工或者再作業。
精益生產目的就是消除浪費,擴大產出,從而提升價值。精益生產認為浪費是萬惡之源,企業應該消除任何存在的浪費,不論是生產環節還是管理上,甚至是辦公室的人員在工作中也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浪費。
——程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