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商業世界是高級的智力游戲,創新力一直都是商業世界的顛覆性力量。科技的進步,讓人類仿佛走入了一個拐點,使得創新帶來的顛覆速度在不斷地加速。
作為創業者,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具挑戰性的時代。
2015年,無論從經濟還是政治的角度,創業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在中國,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大眾創業的激情再次被點燃,創業之火,熊熊燃燒。政策的鼓勵和扶植,新經濟形態的發展要求,共同催生了創業的火爆季節。大量高學歷人才在走出校門,或是累積了若干年的工作經驗之后,開始了自主創業的道路,由此也加速了卓越創業企業的涌現。根據粗略的統計,2014年中國的創業企業數量達到360多萬個,創業者人數接近300萬。
當然,不僅是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科技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已經讓新新的創業者成為創造商業價值的新主體。互聯網加速發展的20年,給商業社會帶來了全方位的深刻改變,量變積累已然到了引發質變的節點,互聯網成為了新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性力量。
未來的商業世界,正在互聯網這一催化劑的催化之下開啟新的面貌。物聯網讓萬物成為一個更加立體的網絡,O2O從各個領域聯接起虛擬和現實,跨界合作以各種意料不到的方式不斷地出現,消費互聯網則將向產業互聯網遷徙演進,進而瓦解每一個產業的過往形態。
幾乎所有產業都開始呈現泛互聯網化的特征,機會和幸運由之而起。在迅速崛起的新生企業中,以短短數年時間構建起來的全新商業模式,動搖了傳統企業和現有產業格局的案例正在頻繁沖擊我們的眼球。從智能硬件,到網絡游戲,從水果餐飲,到物流交通,游戲規則在刷新商業秩序的同時,也重寫了新、舊參與者的命運。
這是一個思維紅利的時代。互聯網像是一個無形的巨大的發酵池,一切有關商業的秘密都可以從中醞釀,并迅速從創想化為現實,從“一”發展到無窮大。
在這個思維方式的紅利時代,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于組織,“不創新即死亡”的斷言會比以往更加地現實。
也許你身在傳統產業,同時還是多年的老牌公司,創新看起來舉步維艱、無處落地。但現實在于,創業不僅的確不僅僅是初創公司的事。即使是具有輝煌業績的大公司,不能用更快的速度應對技術的更迭和環境的變化,也將無法避免被新勢力取代的噩運。
早在上世紀末,《財富》雜志的一項調查表明: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前100位公司中,有65%建立了內部創業的機制。今天,這一比例無疑會更高,內部創業的氛圍和機制也更加地顯在。鼓勵內部創業,創造有利于內部創新的局部環境和管理方式,已越來越普遍地成為大型公司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利器,無論是谷歌、微軟、英特爾這樣的海外巨頭,還是BAT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巨頭,乃至海爾這樣身居傳統行業的企業,近年來都將創業孵化作為戰略手段,不斷深化和延伸自身的業務,通過設立創業孵化器來營造創新創業的生態圈。
唯有把握時勢、面向未來,才能贏得更好的未來。在萬眾創新、“不創新即死亡”的季節里,你,以及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