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很多行業來說都有些特殊,這其中也包括IT服務產業。2008北京奧運會為IT服務行業創造了一個展示平臺,然而隨之而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很快將新興IT服務企業的融資機會幾乎削減為零;與此同時,金融危機卻又使得國際軟硬件廠商紛紛將中國視為“避風港”,加大了對中國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在中國企業集體“過冬”的環境下,大型的IT服務企業受益機會卻明顯增多。
對于很多IT服務商來說,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風險和機會并存的時刻,反應快速的企業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而反應滯后,則意味著被市場淘汰。
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410.SH)作為IT服務市場的領軍企業,對此有著清楚地認識。華勝天成CEO王維航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表示,“在這樣的市場宏觀環境下,自己面臨的挑戰來自兩方面。首要的壓力來自國外競爭,IT技術及其管理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更換期,而國內的IT服務企業還缺乏深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積累,特別是對客戶的業務理解上還缺乏一定的高度,這一點,國內IT服務企業和歐美、印度的IT服務企業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的IT服務企業將直面和外來的競爭,這就需要我們在這樣的競爭面前做出快速的反應和應對措施,”王維航說,“其次則是來自客戶需求和成本的壓力,如何提升服務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化服務水平,實現‘插件化’的IT服務,是IT服務企業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自1998年就經歷了IT服務的產品集成化、產品服務化以及服務產品化三大歷程的華勝天成,如果說前幾次仍然在追隨和順應IT行業的變化,如今已然主動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并引領第四次轉型——IT綜合服務的品牌化。
2008年7月,華勝天成將公司的業務整合為三大板塊,即軟件、服務、系統及產品,三大業務互為支撐、相互耦合、協同作戰。同時,華勝天成還建立了面向客戶的新體系,打破了以前以產品為核心的組織結構,建立了以客戶為核心的五個一級事業部來快速應對市場和客戶變革,保證“IT服務轉型”戰略的落地和可執行。
在此基礎上,華勝天成提出了2009年的“凌云計劃”,這是華勝天成的IT服務轉型戰略第二階段的行動計劃:基于面向客戶的全新組織架構,通過軟件+服務+系統三部分業務聯動深入,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客戶一起構筑整個產業生態系統,即華勝天成一直倡導的“共生空間”。其中,“系統、軟件、服務”是“凌云計劃”所依托的三大支柱。
王維航信心十足地說:“以系統集成為磐石之基,以應用軟件開發為凌云之木,以產品化服務為凌云之志。‘凌云計劃’的順利實施將對華勝天成的IT服務戰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財務數字顯示,華勝天成所倡導的“IT服務轉型”業務變革已經初見成效。2008年中期財報表明,華勝天成的服務和軟件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已經超過49%。200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19億元,同比增長56.18%。這一顯著增長不僅僅得益于傳統集成業務的穩定健康發展,還得益于軟件研發、專業服務規模的持續高速增長。
經過10年的發展,華勝天成已經從IT行業的追隨者、順應者,成功轉型為行業的倡導者和引領者,在談到企業如何在關鍵時刻保持快速的反應能力,王維航認為,華勝天成的洞察力和快速反應源于企業跟客戶走得更近、和市場貼得更近,因此能夠有機會去發現一些潛在的商機,同時,針對這些商機做出快速的反應和決策,并投入資源。
王維航不忘補充一句:“在IT行業,‘快魚’理論是非常適用的。”
模式核心:
1、IT服務轉型:立志做行業內的領導者,快人一步,以搶占先機,主動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并引領第四次轉型——IT綜合服務的品牌化。
2、面向客戶的組織架構:建立了以客戶為核心的五個一級事業部來快速應對市場和客戶變革。盡力了解客戶潛在需求,通過自己的增值技術產品,及時為用戶提供所需的服務。
3、倡導“共生空間”:基于全新組織架構,通過軟件+服務+系統三部分業務聯動深入,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客戶一起構筑整個產業生態系統,即“共生空間”。
點評精要:
華勝天成在IT服務領域的快速變革以及良好業績有目共睹。面對IT服務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華勝天成展現出了對市場的敏銳判斷和快速反應的能力,華勝天成也因此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中國2008年快速反應公司Top10”。
華勝天成主動及時地響應客戶對IT服務需求的變化,深耕客戶業務需求,“做客戶的四肢與神經”。“深度服務轉型”正是華勝“快速反應”在業務層面的務實作為,也是華勝天成的IT服務理念。華勝天成倡導“共生空間”,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客戶密切聯系,貼近客戶、靠近市場,因此能夠更高速的響應客戶需求,實現服務效益;同時,有機會去發現一些潛在的商機,針對這些商機做出快速的反應和決策,并投入資源。華勝天成能從一個行業的追隨者蛻變成領導者,主要原因也就是公司對市場和競爭的快速反應,并以客戶為中心來實現變革和轉型,而這種快速反應和變革的能力將一直有益于華勝天成的成長與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