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業家都有這樣一種情懷:自己所創立的每一個企業,抑或是每一個項目,都如同是自己的子女。如同養育子女長大成人一樣,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運營企業亦是如此。“對于家長來說,養孩子遇到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孩子的學習,而對于企業創始人來說,運營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融資”,一位項目運營指導專家說道。
在投融界看來,如果說企業就是孩子,不同階段孩子遇到的學習問題是不同的,而企業在不同階段,遇到的融資問題也不同。所以,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需要不同的融資策略。
大多數企業創立之時都是“勢單力薄、缺衣少糧”,迫切需要資金的進入。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為3%,而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為20%,相差7倍,而中國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中居首的就是缺錢。從這一數據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在中國創立企業,對資金的苛求程度。
“企業創立之初,既然勢單,那就增勢,既然缺衣,那就找衣”,一位融資指導專家表示?!八^增勢就是拉人入伙,合伙制可以作為企業創業之初的一種選擇,將有資金的人拉入伙;所謂找衣就是看自己擁有哪些資產,用資產來換錢,對于初創企業來說,擁有的資產包括股權、技術專利以及部分設備等,可以通過股權融資、專利轉讓以及抵押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該指導專家補充說道。
這個時期的企業已經有了穩定收入進帳,但是還沒有到達盈虧平衡點,實現盈利。這個階段的企業,對于資金同樣非常迫切,資金主要用于擴大規模以及營銷宣傳,以盡快實現盈利。
由于企業已經擁有了應收賬款,所以可以考慮債務融資,例如銀行貸款、債務抵押等等方式。根據相關經驗,企業處于這一階段時間不會太久,通過增加銷售
收入或者減少成本開支,企業在一兩年時間以內都會度過這一階段。
一旦企業實現盈利,就意味著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能夠進行自我積累,這一階段,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將會更加容易。當然,企業盈利之后,跟隨者以及模仿者將會增多,企業將會面臨激烈乃至殘酷的競爭,此時,單單依靠銀行貸款,已經無法讓企業與競爭者拉開差距,此時企業進行融資,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資金,而且要考慮資金的進入,是否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建議處于這一階段的企業,不妨將融資的方向鎖定在風投上,已經實現盈利的企業或者項目,對于風險投資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優質風投帶給企業的不僅僅有資金,還有管理經驗以及良好的企業治理結構。不過,這一時期,企業已經擁有了自主選擇資金的能力和話語權,所以在選擇風投的時候,也要注意企業控制權的問題。
由于有銀行資金或者風投資金的進入,企業的運營將會進一步規范。風投為了尋求更高的收益,可能會要求企業進行更大規模的市場擴展或者產能擴張,即使這類要求不是來自于風投,也是企業發展內在的要求。
為了補充企業擴張的資金,企業此時或許會進行B輪融資。B輪融資可以來自公司老股東的投資,也可以引入新的投資者。
根據觀察,國內的企業,在私募市場進行融資,大多都止步于兩輪融資,個別企業或許還會進行C輪融資,很少企業會進行四輪融資,因為輪番的融資,可能會讓初始投資人失去耐心,反而造成公司股權的不穩定。
以上兩個階段,也就是Pre-IPO階段,也是PE/VC進入的階段。而PE/VC的目標,就是企業的成功IPO。在企業IPO之后,部分PE/VC可能會退出,而部分機構可能會繼續持有公司股份,待價而沽。
企業順利實現IPO之后,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常規的融資方法有抵押貸款,包括股權抵押、債權抵押、固定資產抵押等等。對于上市的企業來說,借助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尤其應該重視。例如通過增發、配股以及發行企業債等方式進行融資,公開市場融資與私募市場融資,具有融資成本低、融資額度大等特點。
人生有起有落,企業運營亦是如此。面對企業衰退或者困局,應該如何通過融資挽救企業呢?
處于衰退期或者資金緊張的企業,可以通過出轉讓股權、設備抵押、債務轉讓等方式進行融資。由于此時企業在融資上的話語權較弱,所以融資的難度較大,并且成本較高。
俗語有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將一個孩子養大,看他長高、上學、成人、結婚,對于父母來說,成長——就是最大的回報。運營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看著企業創立、擴張、上市,對于任何的企業創始人來說,企業的成長就是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