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處于夾縫中的中小企業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挑戰,而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產品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旨在從中小企業建立質量成本管理的意義入手,通過揭示中小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現狀,從中小企業缺乏質量成本管理意識、產品質量無法保持穩定、沒有控制產品質量的制度等方面,說明了中小企業在質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從建立全面質量成本控制體系、通過程序化的工作順序來進行質量控制四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措施。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的迅猛發展已使得經濟從地區走向世界,全球經濟正在步人一體化時代。經濟競爭的格局也由原來只局限于某一地區或國家擴展到全世界,而正是這樣的時代,使得世界經濟的格局正在悄悄演變著,競爭中的企業不僅會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也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企業要想在這樣的形勢下更好的發展,就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不僅要在產品的功能上下功夫,使產品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更要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生產出質量過關且低成本的產品,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在這樣的形勢下,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機遇與挑戰。大企業由于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都存在著優勢,很容易從困境中擺脫出來,其一方面可以通過大量采購來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也可以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來提高產品質量。然而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小企業在這些方面都不具有競爭優勢,這都是其生存下去的難題。為了更好地在競爭中求生存,中小企業即要在質量上下功夫,也要在成本上獲得優勢。如果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們不轉變經營理念,不能從自身的內在因素出發查找原因,一味的尋找國家的政策性支持,抑或是得過且過,中小企業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將難以取得長足的發展。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主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質量和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可以吸引高端消費群體,獲得高額回報,低成本低價格的產品可以滿足大眾的需求,獲得廣闊的市場空間,兩者都是當下企業的主要競爭模式,大企業可以通過詳細的市場細分來占領市場,只要其市場定位正確,就可以很容易取得成功。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實力,都無法與大企業抗衡,要想更好的生存,質量成本管理更是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體而言,中小企業建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具有如下意義:
(一)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個健全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可以從產品的各個方面著手來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完善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要求企業從生產準備階段一直到產品最終完成并包裝階段都要嚴格進行質量成本的控制,完善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不僅從原材料采購的源頭人手,抓好原材料的質量關,其對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也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成本考核,即能夠保證產品的質量,又能夠降低成本并提高企業的效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小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由于在資金和技術實力方面無法與大企業競爭,所選擇的細分市場只能是邊緣化的產品,也就是大企業不關注的產品或服務,但即使在這樣的‘角落’里,由于同樣存在著想‘分一杯羹’的中小企業,要想在這樣的細分市場里脫穎而出,中小企業同樣需要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同樣也是質量和成本。一句話,控制了質量,降低了成本,不論是與大企業競爭還是與中小企業競爭,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業績。
(二)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效益
完善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將產品質量放在首位,通過全面分析影響產品質量的各項因素,揭示出制約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在保證產品質量及性能的基礎上,去除產品的多余的不必要的功能和生產中不必要的環節,力求在產品質量、性能和成本之間尋求一個最優的平衡,也就是力求產品價值的最大化。有了質量過硬的產品,再配以較低的成本,中小企業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個合理的最具競爭力的銷售價格,在細分市場中將更容易找到吸引消費者的“賣點”,將會形成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這些穩定的消費群體在適當的情勢下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消費者,從而使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