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開始改變原來的外交姿態,原來是反應式,現在叫積極進取,美國人叫做咄咄逼人、奮發有為。

中國時刻,我認為還沒到。如果發展不變,GDP是在2022年超過美國。綜合能力影響世界,我想應該在30年后。現在,中國開始改變原來的外交姿態,原來是反應式,現在叫積極進取,美國人叫做咄咄逼人、奮發有為。
中國這個國家太大,是超大型國家,所以人均并不高,去年是7500美元,世界排位第80位。但是美國的
戰略界對中國的估計傾向于高一點,搞
戰略,寧愿把對手估計高一點,以便做好準備,萬一發生沖突,他就勝算大一點。
現在官方文件對中國夢的定義就是民族復興,指標就是“兩個百年”:第一個百年,2021年要實現小康,人均超過一萬美元;第二個百年,是2045年共和國一百年的時候,要進入發達國家俱樂部,人均過三萬。這是一個很宏大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基礎是現代國家能力建設,就是要有堅強的領導,要有法治,要有良好的公務員隊伍,要有很有競爭力的產業結構、技術能力等等,還包括
文化復興、良好的生態,這是很完整的,世界第一,就是國家能力建設。
現在,這個能力的建設,有兩個抓手,一個是現在很熱鬧的“一帶一路”,另一個是FTAAP,就是亞太自貿區。這兩個是有分工的。“一帶一路”是往西看的,通過物理性的互聯互通,鐵路、公路、光纜、油氣管等一系列的交通設施,把歐亞非在
經濟上和物理上連接起來。亞太自貿區是往東看的,以海洋為主的,目標是通過貿易聯系、貿易紐帶,把中國與澳洲、南北美洲連起來,是宏大的布局。國家能力建設和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還有一個政治上的保障,我理解就是“新加坡模式”,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這個模式我理解的要點是六個。
第一個是法治,這個有點怪,跟西方不太一樣的,就是我規定的規矩,按規矩辦,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得按照這個辦。第二個是
市場,第三個是開放,第四個是保障,民生保障。第五個就是政治原則,未來幾年我們知識界就老實一點,媒體也得老實一點。第六個是對外不再示弱。目前的框架就是這樣,目標很大,民族復興,超過美國,前提是要強身健體,要有國家能力體系,要有制度保障、策略保障。政治條件應該是新權威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