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廣東財經大學紅色大講堂上,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少將羅援作“周恩來精神”的主題報告,并寄語大學生要有擔當,為強國而奮斗。
“十八歲是個人成熟的標志,人生道路上充滿了選擇,那你們到底該選擇一條什么道路?”講座一開始,羅援便從“個人理想和責任”出發,與大學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羅援說,自己18歲時成功圓了軍人夢;而女兒18歲時,則樹立了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夢想。“現在國家發展不一樣了,你們的人生選擇應該是強國,強國是新一代青年人不可推卸的歷史擔當。”
青年到底應該怎么為強國奮斗?現場,羅援希望大學生多去部隊磨練。“我一直覺得,青年朋友一生中如果沒有當過兵,會是一生缺憾。參軍其實能夠磨練人生意志,提升個人氣質,我希望大學生們還是能夠去軍隊報效國家。”記者了解到,雖然國家出臺了大學生征兵的諸多政策,但高校學子熱情度并不高,有高校甚至只有幾個人報名。
作為政協委員,羅援表示自己非常關心老兵生存現狀。羅援說,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他一共提交了25個提案,其中不少提案都有老兵有關。“老兵曾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他們的生活環境卻不容樂觀,需要社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