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建設高級研討會”于2017年5月16日至17日在廈門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出席并發言。
其表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不要講太多空的大道理,而要抓住重大項目去突破,鄭新立認為,海上絲綢之路一號工程應當就是打通克拉地峽運河。
擬建中的克拉地峽運河橫貫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運河建成后,船只進入太平洋(4.000,-0.06, -1.48%)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繞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
鄭新立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克拉地峽運河的機遇,如果泰國政府還遲遲不做決策,中國將來可以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孟加拉灣把貨物直接運到歐洲、中東。如果克拉運河現在不修,將來會喪失掉歷史的機遇。
以下為發言實錄:
鄭新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首先祝賀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建設高級研討會在美麗的廈門召開,我發言的題目是《基礎設施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基礎設施大規模的建設是在上個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也就是九十年代末和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這是我們基礎設施建設的黃金增長期?! 喼藿鹑谖C使得我們出口市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時的困難跟現在差不多,我們那時候投資增長速度只有百分之七點幾,能源生產負增長。當時我們為了突破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把挑戰變成機遇,通過發行國債來搞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發1500億,連續發了5年,搞了六件大事。第一就是農村電網改造,第二個是高速公路建設,第三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第四是長江的干堤加固,第五是國家糧庫的建設,第六是大學擴招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干了這六件大事,拉動了經濟增長,可以說那一輪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把亞洲金融危機挑戰變成了機遇,而且為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長達十年的高達兩位數的黃金增長期奠定了基礎。
今天,我們中國的經濟和全球的經濟還沒有走出2008年美國金融經濟危機的影響,不確定因素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啟動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把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到亞歐大陸,不僅能夠為中國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加動力,而且也把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同發達國家的資本、技術、裝備相結合,既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加速發展,又為發達國家過剩的資本和生產能力提供新的市場需求。所以,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建設時間不長,2013年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得到了全世界這么多領袖人物的支持,得到了全世界這么多企業的支持。
前兩天北京“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效應,主要是抓住了美國金融經濟危機之后我們全球經濟走出危機影響的需求。我們這個會議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我們也要研究具體的問題。
我覺得海上絲綢之路要抓住重大項目去突破,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一號工程應當就是打通克拉地峽運河。巴拿馬運河1914年由美國人建造,蘇伊士運河1870年法國人建造,如果克拉地峽運河能夠打通,可以比經過馬六甲海峽節省4000公里航程。馬六甲海峽每年的貨船的通貨量已經飽和,但是需求量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兩位數的增長,所以馬六甲海峽已經滿足不了需要了?! ≡缭诙嗄暌郧埃蟼€世紀九十年代我在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的時候,我曾經接待了泰國由國航部長帶隊的政府代表團,他花了一個多小時講打通克拉運河,打通克拉運河泰國人一百多年的夢想。一百多年的夢想到現在也沒有實現,我想我們中國人能夠幫助他實現。因為這條運河打通之后,最大受益的恐怕還是日本、韓國和中國,因為我們海洋貨運量比經過馬六甲海峽少4000公里,可以少消耗原油和減少污染。所以首先是東亞的這些受益,但是最大受益還是泰國。
雖然克拉運河只有80公里寬,卻阻礙了船舶4000公里的路程。現在我覺得它面臨著一個機遇,如果泰國政府還遲遲不做決策,中國可以通過孟加拉灣把貨物直接運到歐洲、中東。目前鐵路從云南修到瑞麗,下一步可以修到皎漂港。另外就是中巴經濟走廊,現在鐵路、管道、公路都在修建,將來直接進入孟加拉灣和我們西北連接起來。如果克拉運河現在不修,將來會喪失掉歷史的機遇。
我們說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搞不好,項目上還是不上,主要責任是政府。我們既然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這么一個題目,不要講太多空的大道理,從具體項目能不能把打通克拉運河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號工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