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正確你就成功了一半
單用祥
出發點:觀念影響人生
觀念影響人生的行為,乃至人的命運。在英國學習的時候,曾遇到過一件難以忘懷的事情。在倫敦地鐵內,乘客都靜靜地坐著,或閱報或沉思。突然上來一名男子和一個小孩。小孩在上車前就一直在哭,上車后的哭聲更加劇烈,而那名男子任憑他的哭鬧,仿佛無動于衷。大約過了十五分鐘,車上的人開始騷動。“子不教,父之過”,終于有人忍無可忍的說:“先生,你的孩子打擾了乘客,你能否管管他?”那個人抬起呆滯的眼光,輕聲的說:“是,我想我應該設法管管他,可是我們剛剛從醫院回來,他媽媽一小時前剛剛去世,我已悲痛欲絕,孩子也不知如何是好?”話音剛落地,車內的空氣變得柔和起來,所有的乘客怒氣全消,情不自禁的為他的不幸遭遇感到難過,同情與憐憫之情油然而生。
與全車的人一起,我經歷了一次觀念的轉變。觀念一旦轉變,整個情況就會完全變化。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在與顧客、員工、親人、朋友的交往中,觀念轉變同樣重要。以上事件說明,觀念轉變,態度才會轉變;態度轉變,行為才會轉變;行為轉變,習慣才會轉變;習慣轉變,人格才會轉變;人格轉變,人生才會轉變。
觀念第一:顧客導向
顧客是誰:是上帝,是皇帝,是親人,是朋友,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是企業生存所依賴的人,是永遠正確的人……許多人和企業都同意上述觀點,而且覺得認識的非常到位,但關鍵是心靈的認識,落實到位。
一般來講,顧客是指光顧企業和購買、使用某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人。一家企業,和顧客接觸最多的是企業的員工,所以,員工滿意度的高低會影響顧客的滿意度。員工滿意,才有顧客滿意。企業的各職能部門之間、前一道工序與后一工序之間,也應該建立供應商與顧客的關系,盡量提高滿意度。推而廣之,企業生存發展所依賴的組織或個人,比如投資方、政府、社區、銀行、媒體和供應商等,如果都能從觀念、態度行為上將其作為顧客對待,處理各類事務必然得心應手,順理成章。
顧客是企業的中心。有一次在“現代企業管理”公開班上授課,請教幾位企業經理,企業以什么為中心?效益、利潤、科技、市場……,答案各不一樣。觀念錯誤,必然導致行為出現偏差。
觀念之二:產品是市場致勝的基礎
產品是指任何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東西。為了對產品質量有效的控制,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tan-dardization)的規定,產品分為四類:硬件、軟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務或它們的組合。硬件是具有特定形狀的產品,如零件、組件等。軟件是通過媒體所表達的信息所構成的一種智力創作,如概念、程序、規則等。流程性材料屬流體氣體、粒狀、塊狀、線類的產品。服務的組織,如餐飲、娛樂、通訊、金融、醫療、教育、咨詢、公用事業等。文章開頭所提銀行的產品應屬服務。
任何事情皆有生命,企業有生命,產品亦有生命。任何一個產品在經歷了引入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之后,必然會走向衰退期。因此企業要致力于開發新產品,成功做法是推出一代、開發一代、儲存一代和構思一代。
觀念之三:行銷至上
行銷是企業的龍頭。“行銷”一詞,乃臺灣企業界的通用稱謂,在大陸一般稱為“營銷”,二者含義相同。行與坐相對,行銷之義較為深刻。行銷之發展,在大陸共經歷了坐銷、推銷、行銷和社會營銷四個階段。目前部分企業進入行銷階段,而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推銷至行銷的過渡階段。
推銷觀念與行銷觀念的本質區別在于,推銷是以產品為中心,注重顧客欲望和需求。行銷觀念是熱愛顧客而非產品,發現需求并滿足他們;生產你能夠出售的東西;我們不能只經銷有能力制造的產品,而要學會生產能夠銷掉的產品……
推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推銷或被推銷:小孩哭鬧是推銷,情人海誓山盟是推銷,政府倡導政令、老師課堂授課、總統競選都是推銷。經理也在推銷,只不過推銷的是觀念、思想和方法。優秀的經理總想方設法把他的觀念和思想成功的傳遞給部屬,進而彼此能精誠合作,部屬能心甘情愿的去工作。優秀的推銷員總是先推銷自己再推銷公司,推銷產品只不過是一個結果。
技術開發難,產品生產出后推銷給顧客更難。行銷之難有四萬之多:“跨過千山萬水,走遍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
觀念之四:質量是生命
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質量部經理菲根堡姆認為,質量是公司生產率的最大貢獻者;質量由顧客來評定的;質量不僅僅是質量部門的事情,而且是全體員工、全過程、全局的事情。
談到質量,我們經常想到的是產品的質量,而產品質量是由工作質量來決定,工作質量不好,產品質量就無法保證。工作是人做的,所以人的質量最重要。在一個企業中,經理的質量最重要。“自不教,父之過”,部屬不教,經理之過。有果比有因,有因比有果,所以經理的質量決定著員工的質量,員工的質量決定著工作質量,工作質量決定著產品質量。
為某企業做顧問的時候,曾見過一份報告,問題欄寫道:“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原因欄分析:“操作人員不謹慎所致。”看完此句,馬上請教公司總經理,如果我是操作人員,我可在原因欄寫:“設備問題。”因為設備不會講話。推托責任如果變成一種習慣,公司離失敗也就不遠了。質量管理大師戴明指出,企業中的問題有80%以上一定可以從管理上找出原因,其余的20%也差不多可以從管理上找出原因。管理的問題,根源多出于上層。所以經理對質量的影響最大。
為了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國際標準化組織為企業提供了一套科學而有效的方法。如何按照國際標準的要求,根據企業本身的特點,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給企業各級經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觀念之五:人才是成功之本
21世紀企業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競爭,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
松下之助認為:松下電器首先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電器產品;事業成功取決于人,沒有人就沒有企業;人才標準是愛護公司與公司成為一體的人;隨時隨地都有熱忱的人;能忠于職守的人;有氣概擔當公司重任的人。
所謂人才,乃指能勝任某項工作的人。所以適當的公司、適當的位置,應當選用適當的人才。
財富雜志(Fortune)評價20世紀四位最杰出的企業家之一、前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說,他愿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人才的選用上,因為在選用人才上多花一天的時間,今后就可以節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
善用人者得天下。漢高祖劉邦說:我和項羽的成敗,全在用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重用他們,所以我能得天下。
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持之以恒,必能成為人才。
“地博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所以安人和能留住人才,靠的不僅是高薪,更重要的是環境。
觀念之六:讓時間增值
時間就是金錢,世上惟有時間最寶貴。世上惟有時間不再來。許多總經理對我說,我很忙,我很累。我對他們說,忙是一件好事,因為以忙有三利,忙了就沒有時間生病;忙了就沒有時間花錢;忙了就沒有時間議論別人。但作為經理如果缺乏時間管理,做事沒有重點,每天忙于處理突發事件,扮演救火隊員角色,再忙也沒有意義。
按照經理事務的緊急和重要性分類,可以分為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種。第一類事務如危機突發事件,有期限壓力的事件;第二類如不速之客來訪、某些會議等;第三類如防患于默然,發掘新機會等;第四類如某些信件,有趣的活動等。
不同觀念產生不同的行為和結果。偏重第一類事務的人,每天在壓力中生活,精疲力盡,忙于收拾殘局;偏重第二類事務的人,輕視目標與計劃,短視近利,被視為巧言令色;偏重第三類事務的人,有遠見,有自制,有重點,少有危機;偏重第四類事務的人,全無責任感,依賴他人或社會機構為生。
高效率的經理,一定不被事務牽著鼻子走,勇于說“不”。能夠有效使用授權的方法,做到日事日畢,均衡發展。
觀念之七:終身學習
學習是生命的源泉,是進步的階梯,是成功的彼岸。
20世紀的管理大師,《第五項修煉——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作者彼得圣吉說,21世紀最成功的人是最有學習力的人,最成功的企業是最有學習力的企業。學習是一個終身過程,學無止境,所以學到老要學到老。
學習的辦法有四萬之多,首在“讀讀萬卷書”,花最短的時間去讀最多的書,以掌握新知識;第二“行萬里路”,古云“百聞不如一見”,用耳朵聽不如到外邊身臨其境去看,學習他人,學習其他企業如何經營運作;第三“交萬名友”,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參加培訓班,交流研討,收獲萬千,就指這一功用;第四“做萬件事”,邊干邊學,在職訓練。孔子曰“學而實習之,不亦悅乎”。經過前三萬,學得無數知識,在工作中去練習、體驗,有了收獲、進步、提高,心中自然產生一種喜悅的感覺。
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各級經理,只要真正存有一種學生的心態,不斷更新觀念,反省自我,企業興盛必定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