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曾是成功的實業家、天使投資人。四十歲時,被他少年時期的夢想所激勵,要做一個世界級的企業,決定從手機開始。于是,找來幾個頂級牛逼的專業人士,著手策劃。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公司成立。
小米首創了一種“為發燒而生”的運營模式,即以資深用戶“發燒友”為中心構建運營體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戶體驗產品、參與研發
小米最初的產品,是移動應用軟件。通過登陸各大專業論壇,以及微博、微信、QQ空間等互聯網社交媒體,征求用戶意見,調動用戶體驗產品、參與研發,快速迭代、改進產品。這種互聯網軟件開發模式切實貼近用戶需求,大大降低了研發風險、成本,加快了研發過程。
更讓人贊嘆的是,由于組織發燒友參與研發,研發過程同時也是市場推廣過程。最初的產品得到了超預期的用戶認可后,小米啟動手機操作系統項目,并組建手機硬件團隊。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正式發布。這時,小米已經有了50萬用戶。
(二)用戶做口碑傳播
2011年9月5日,小米正式開放網絡預訂,半天內預訂超過30萬臺。之前,小米沒做廣告,也未開展任何營銷活動,完全基于廣大用戶的口碑宣傳。加之小米產品主要依賴在線銷售,規避了傳統營銷的渠道成本,使得小米的營銷費用攤薄到每部手機上近乎于零。
(三)按用戶需求訂制的“輕模式”供應鏈
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第一次正式網絡售賣,5分鐘內售完30萬臺,取得重大成功。這種拿到訂單后按需訂制,再予委托生產、物流的“輕模式”供應鏈,既不用自行投資生產線、物流網絡等固定資產,連生產用的流動資金也省了,還避免了任何庫存。
(四)“用戶驅動”員工激勵
在員工激勵方面,小米采用“去KPI、用戶驅動”的方式。每周二,在論壇上發起對新功能的民意調研,其中被用戶票選最多的新功能,就被評為“爆米花獎”,獲獎設計師的姓名和照片公布在論壇上。這不僅促進了設計師與用戶的互動、影響了產品研發的方向,還大大提升了設計師的成就感。
(五)持續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
為了徹底征服用戶,打造出“讓人尖叫”的產品,小米產品一律采用頂級配置、頂級合作廠商,更用接近成本的價格售出。
更深層次的考慮,是雷軍認為單純靠賣硬件做“一錘子買賣”的傳統工業時代即將過去,今后在互聯網時代,硬件更多是連接用戶的一個接口。企業必須用高性價比的產品,快速、大規模地搶占這種接口,然后通過持續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贏利。就像電力公司免費送你一塊電表,其實指著持續地賺你電費。
(六)基于用戶社區的顧客數字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產品推出后,小米用線上論壇官網、線下同城會等各種形式,把用戶團結在社區中,持續打造用戶的歸屬感、認同感。
社區營銷,是用戶經營的高級階段,是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塑造。能支撐一類產品的規模經濟,也能支撐多類產品的生態系統(如圖1-5所示)。
圖1- 5 小米模式:基于社區的顧客數字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小米模式,學習了蘋果商業模式(見案例1-4)。但不同于蘋果模式是顧客數字生活方式的解決方案,小米模式則是基于社區的顧客數字生活方式解決方案。在社區營銷方面,小米超越了蘋果。
正是這樣“為發燒而生”的運營,造就小米公司驚人的業績成長(如表1-2所示),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企業。雷軍則于2012年、2013年連續兩次被評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4年,當選《福布斯》亞洲版2014年度商業人物,并以280億元財富進入“胡潤全球富豪榜”,躍居大中華區第57名,全球排名第339位。
說明:此文章出自劉宗斌博士即將出版書籍《互聯網+運營管理》,中華講師網首發,如需轉載需經過作者本人同意,否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