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著名學者、揚州全民閱讀形象大使酈波登上“揚州講壇”,主講“儒釋道中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困惑有哪些?是什么致使我們裹足不前?是什么使人生不能臻于燦爛、輝煌之境?昨天,講座現場酈波從豐厚的儒釋道文化中闡述出深邃的人生智慧,興之所至,講座延長了近一個小時。
酈波,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曾獲評全國名師評選之“中國百佳教授”、“通識課程十佳教授”與“江蘇十佳教授”。國務院海外講學特聘專家,“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全球漢語大會”文化嘉賓。
本報今特輯錄現場錄音,以饗讀者。
原音重現
今天來到揚州,心情非常激動,今天是教師節,從南京到揚州的路上,我收到300多條祝福短信。來到揚州,我個人特別喜歡,一直著迷揚州歷史文化,但是這是第一次來“揚州講壇”。我從窗外望去,心生感慨,寫下一首詩,獻給所有前賢。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來到揚州,有一種歸宿感,這是我應該來的地方,我擔任一座城市的全民閱讀形象大使,揚州是唯一的,很多揚州情愫在心中。揚州讓我著迷,這里的人文精神,在這里建平山堂的歐陽修,以及蘇東坡、鑒真大師、星云大師等,他們都遇到過人生的艱難險阻,他們在人生困境中進行了超越,一往無前。
只有知道痛苦,才能知道幸福在哪里。我總結出人生三困。
為什么是三,因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萬物,漢字變遷特別大,唯獨“三”這個字變化很少,從甲骨文到現在,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三”在中國文化中獨特,特別穩定。易中天講《三國演義》火了。曹雪芹早年生活在南京江寧織造府,他所寫的《紅樓夢》從某種角度看講的就是三角戀愛的故事?!叭边€特別恒定,靈活性和攻擊性也很強,古代弓箭的箭鏃是三角形?!叭笨梢詫嵵福部梢蕴撝??!叭笨梢灾付?,“三番兩次”就是多,而“三言兩語”又是指少。“三”特別獨特,特別靈活,特別包容。
王國維說,中國文化有三種境界。佛家也有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我所理解三大困境是欲求、情緒、習性。
人生三困之欲求
欲求是人的本能,嬰兒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有肢體語言,伸出手來,一定是要某種東西。小孩子在家,如果玩具玩爛了,玩壞了,就不會去玩。但是如果家里來了其他小伙伴,來玩他的舊玩具,他又不樂意了,這是小孩子不懂得分享。有個孩子會分享,那就不得了了,那是孔融讓梨,足以傳頌千年。
占有本身沒有錯,是為了更好生存。每個階層都應該有生存的資源,通過談判,所以民主就出現了。
在個人身上,占有的欲望,成為私欲,這種私欲,使得很多人“不得為完人”也。很多歷史風云人物,都敗在自身的私欲上。袁世凱的能力很強,他非常仇日,20多歲就能把日本人耍得團團轉。他臨終時,遺言是“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中華民國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個偉大的制度,作為第一任總統,照說會名垂史冊。可是歸根結底,他內心的一道關過不去,怕死。他特別相信風水。風水先生說,他家祖墳有王氣,但是袁家的人如果不當皇帝,就活不過60歲,他家10多個長輩男子,都活不過60歲。最后,他放手一搏,當了皇帝,最終死在58歲,還是沒有活過60歲。
還有一個人物,叫做汪精衛,精衛填海之志,民國四大美男子之首,典型的高富帥,秒殺當今一切小鮮肉。而且他的文筆很好。中山先生的遺言,是汪精衛所寫。同盟會的章程,也是汪精衛寫的。當年和梁啟超、康有為論戰的,還是汪精衛,他把對方說得體無完膚。汪精衛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如果孫中山不能及時演講,汪精衛就替他演講。他是同盟會最年輕的部長。
汪精衛有次被抓起來了,必死無疑,面臨處斬,寫了五首絕命詩,偶然一寫,就是名作?!翱犊柩嗍校瑥娜葑鞒簟R冻梢豢?,不負少年頭”。平心而論,這首五絕寫得很好。后來他被放了出來,有句口頭禪,“總理之后,精衛一人而已”。孫中山之后,國民黨內,還有誰比我的資歷更老呢?但有,他怎么玩,都玩不過。因為他心中不平,不甘人后。汪精衛被日本人拉攏,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汪精衛被刺殺,認為是密謀的。其實,是他的假想敵。
人生三困之情緒
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是相似的。前兩年股票很火,后來又不好了。兒子跟我說,準備去炒股。我說你懂嗎?他說股票就是波浪,總有高點和低點。你在低點購入,高點拋出,那是穩賺不賠啊。但為什么很多人都賠錢了呢?看上去道理很清晰,身在門外,旁觀者清,進入之后,賺一塊想兩塊,就有了貪婪,跌了就有恐懼,克服不了貪婪和恐懼。股市是人性的煉獄。即使出發點不是為了賺錢,情緒也會波動,賺了就高興。情緒比欲求更糾纏,這是時時刻刻存在的。
我看到大學生穿的文化衫,背后寫著:“別理我,煩著呢”。有時候莫名其妙就高興或很煩。一些大境界的人,也是如此。蘇東坡是非??蓯鄣娜?,蘇東坡的詞曠達、包容、超脫,他精研儒釋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睂懙竭@里,人生境界豁然開朗。
他有個好朋友佛印,蘇東坡讀經,忽然覺得靈感來了,寫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好之后,讓小童送給佛印,佛印就回了兩個字:“放屁”。蘇東坡很生氣,上門質問,等到蘇東坡說得口干舌燥,佛印法師就說了一句話:“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這就是情緒失控。
人生三困之習性
習性,是人生最大的困境。歐洲人有個傳說,特別精彩,宮殿里面有個圖書館,失火了,有本重要的書失竊了,里面有張藏寶圖,有一種石頭,叫做點石成金石,入手很燙,所藏地點就在這張藏寶圖里。有個富家子弟,得到這張藏寶圖,傾家蕩產去尋找寶藏,結果到了那個地點,到處都是黑色的石頭,到底哪一塊是點石成金石呢?撿一塊,不是,就扔到海里去。到了第十年,終于找到這塊石頭,可是他已經形成習慣了,還是忍不住把它扔到海里去了,那是十年養成的習慣。
這個傳說簡直太精彩了?,F代社會告訴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你的習慣造成的。
司馬光忠直誠實,但小時候一度喜歡撒謊,后來父親教育他,就形成了誠實的好習慣。
很多名人也有惡習,比如巴爾扎克,喜歡喝咖啡,每天要喝50杯咖啡,死在50歲上。他也知道這是惡習,但是改不了。如果巴爾扎克活得久,還能寫出其他巨著來。
如果你不知道困境在哪,就不知道大智慧(601519,股吧)在哪。
儒釋道之人生智慧
解決三大困境,儒釋道各有絕招。
解決習性,儒家最擅長,儒家要人入世,要講究行動力、執行力、領導力,孔老夫子,能夠改變一個人從生活到精神的面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講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講團隊和組織的成長?!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這是社會的價值操守和底線。
儒家從來不講成功,講的是成長,都是習性的改變,面貌的改變,學習悄悄修改人的習性。王陽明的偉大,在于他提倡重返孔子的儒家,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塑造一個人良好習性的關鍵,從知到行,從行到合,從合到一,從“一”再進入下一個循環,最關鍵的是知行合一的合,這個合非常關鍵。
孔子音樂天賦極高,他的音樂老師教孔子一首曲子,過了一段時間,孔子彈得不錯。但是孔子覺得,雖然已經掌握了技法,還沒有掌握節奏。又過了一段時間,他還要自己練習,除了節奏,還有音樂的情感。除了情感,還有思想;除了思想,還要了解是誰創造了這么美好的音樂,以及這首曲子代表了哪個階層人群。最終,孔子把這首曲子彈得酣暢淋漓。這位老師聽了之后,不禁大驚失色,這首曲子是《文王操》。
這是一種沉浸式體驗,和合文化,這是儒家社會的理想。音樂里有和聲,每個人有自己的聲音,和在一起又很協調,這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理想。
“合”字,甲骨文是一張大口包著一張小口,相戀中男女愛情的狀態,合二為一。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定要培養優良的行為習慣、科學思維習慣和人生價值追求。我兒子從小愛玩拼模,最長的一次拼了8個小時,不拼完就不吃飯。沉浸在思維中,這個習慣很重要。當今社會很多人不能夠專注,導致思維無法進入沉浸式體驗。
儒家在改變情緒上不如佛教,儒家入世,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夾縫中求生存,情緒波動很大。佛家有三門:戒定慧。情感是對外的,情緒是內在的,怎么樣把心從萬丈紅塵中抽離出來?有了規范,就能出淤泥而不染。現在信息太多,定會擠壓精神的空間,而覺悟就是慧。
那么人生終極困惑是什么?時間的困惑。人的終極追求是不朽,在有限的生命里,創造不朽的方式??鬃?、老子、柏拉圖等離開我們千年,我們還在談論他們的事跡,他們獲得了不朽、永恒。人生就像一滴水,放入長江、運河,流到大海里就沒有被蒸發的威脅。
道家提倡的是超越的思維方式。莊子《逍遙游》,主張的是一層層修煉自我。當你遇到生活中的難題,比生活多一個緯度,或化繁為簡,站在更高的境界就能一目了然。
中國儒釋道,殊途同歸,歸于泱泱華夏文明。
記者 桂國 王鑫(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本報專訪
酈波:英勇揚州
拯救歷次中原文明滅頂之災
說起文化,酈波繪聲繪色,穿行于歷史與現實,靈動的話語里沉淀著深沉的思考。昨天,酈波接受了本報專訪。
語文教育的“軟肋”
在于文化斷層
在坐鎮第一屆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時,酈波寫了一篇文章《百年孤獨 漢字危機》。他認為,文字是一個民族最后的陣地。漢字的簡化要有度,并且遵循一定的學術標準。
酈波說,小學生一定要上書法課,而現在不少學生的學習熱情葬送在了詞語的過度罰抄上,對漢字萌生了強烈的厭惡。
身為語文老師的酈波認為,語文就是一國語言文字為基礎的文化、文明,而他希望自己能打通從文字到文學,再到文史,最終到文化、文明的通道。
酈波認為,語文教育的“軟肋”在于文化斷層,而儒釋道三合一是他心目中最濃郁的“中國風”。
從教這么多年,酈波一直很享受,即使有病痛,也未請過一天病假。對學生,酈波常說,老師只是你人生行進道路上的一棵樹,恰巧你經過了,而成就人生的是你自己。
碎片化的閱讀
帶來智商、情商下降
作為一名學者,對于閱讀有思考也有憂慮。
“技術改變生活,我不反對電子閱讀,但是對比同樣的技術,弊端在中國放大得特別明顯。”全社會獲取信息的渠道、思考闡述問題,呈現出碎片化的方式。酈波說,人的思維發展到今天是建立在思辨基礎上的,當今人們理性思想的深度、廣度以及體系都在下降,長此以往,下降的將是智商、情商。
酈波說,讀紙質書和看電子書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白x一本紙質書,你不會預設,會享受過程,融入進去,沉靜下來?!?
現在很多人得了“手機依賴癥”,并因此而成了驚弓之鳥,方寸大亂?!拔覀円Wo每個人的獨立思考?!?
英勇的揚州
拯救歷次中原文明滅頂之災
對于揚州,酈波的喜愛溢于言表。就在前不久央視播出的奧運節目“相約里約”特別節目中,他還特地提到揚州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并關照節目組千萬別剪?!斑@座城市公園非常好,從人本的高度、從市民生活需求打造?!?
其實,作為揚馬連年的解說嘉賓,酈波稱揚州是經得起航拍的城市。“我喜歡揚州,這里是南北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婉約只是一面,歷次中原文明滅頂之災,拯救之舉都發生在揚州。”
在酈波眼中,揚州的文化味特別重。城市如人,揚州的文化氣質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