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同人的夢境對應的現實也不一樣,但都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潛意識。比如男人經常做被人追殺、格斗等暴力的夢,這與其在現實中經常面對競爭
壓力有關;女人夢見的物往往比人多,比如花、草、動物、云彩等,這是因為她們的神經更敏感也更神秘;老人常做和死去的親人見面的夢,恰恰說明他們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恐懼;小孩常夢見自己從高處落下或飛翔,可能表明他們在生長,也可能表明他們有很多夢想,但在現實中受到制約。
另外,根據弗洛伊德“冰山理論”,人的意識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個小小的山尖,而它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龐大身軀,則代表著人的無意識和潛意識。“人做夢時,就像冰山一樣,思維搖擺、浮蕩在意識、無意識和潛意識之間。人的前1/3夢境在意識和無意識里,反映的是睡前24—48小時的生活;中1/3夢境在無意識里,反映的是上周和上個月的生活;后1/3夢境在無意識和潛意識里,反映的是一生的經歷。在夢中,所有你以為忘記的,但是存在潛意識中的喜怒哀樂,都可能重新在夢境中以不同的面目表現出來。”這也是心理醫生在心理臨床治療中經常使用催眠法的原因所在。
他人不可能真正進入另一個人的夢境
《盜夢空間》講述了一個身懷“攝夢術”絕技的竊賊,專門利用人們做夢的時候,從他們的潛意識里盜取秘密。那么真如電影上所說的,夢,真的也可以“盜取”嗎?
“很多人以為人被催眠時是沒有意識的,其實不然,被催眠時人的大腦和清醒狀態時擁有一樣的腦電波,也就是說所有你在清醒狀態下擁有的感官,在被催眠的情況下一樣擁有。”李敏說,“我曾經做過一個催眠實驗,讓20人在一個房間里被催眠,其中10個人是真的被催眠,另外10個人則提前被告知要假裝被催眠。接下來發生了一件讓很多人意料之外的事:房間中間放了很多椅子,那些假裝被催眠的人會撞到椅子——他們以為人在催眠狀態下是看不到東西的,然而那些真正被催眠的人卻都很自然地繞開了椅子。”
人在催眠狀態下擁有和醒著時一樣的體力和腦力。幾乎一切在現實中能做的事在夢中都能做,尤其是在深睡眠的狀態下。進入快速動眼睡眠階段,這時候人往往已經在做夢,然而大腦依然保持清醒狀態下的認知能力,這也就是為什么大部分人在夢中不會有殺人放火之類的犯罪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本身就已經觸犯到在一般人認知范圍中的道德底線。也就是說,在被催眠狀態下的人,具備清醒狀態下的知識、體力、腦力等各種能力。
“目前催眠在心里治療的臨床應用中,會通過專門的儀器來監測治療者催眠時的夢境,以了解其心理狀態。”,“夢境出現的很多意象都是人潛意識的表征,尤其對于有心理疾病的人來說,夢境經常出現的事物往往具有特別的意義。然而即便是心理醫生,在使用睡眠監測儀的情況下也無法進入治療者的夢境,只能通過監測腦電波來推測治療者的思維變化。”因此,被催眠者的夢境都是通過自己描述才能讓他人知曉,他人不可能真正進入另一個人的夢境。